民营银行业绩分化,财富管理成破局关键
AI导读:
19家民营银行2024年业绩报告披露,整体营收增长但净利润分化明显。部分银行面临“增收不增利”困境,财富管理、理财代销等业务成为新增长点。民营银行需优化业务结构,探索多元化发展路径,应对多重挑战。
截至目前,19家民营银行均已完成2024年度业绩报告的披露工作。整体来看,民营银行在资产规模、营收增长等方面表现抢眼,但银行间净利润分化显著,部分机构面临“增收不增利”的困境。同时,民营银行在财富管理、理财代销等业务领域的探索取得了长足进步。
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薛洪言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2024年民营银行“营收普增、利润分化”的特征,凸显出行业在规模扩张与盈利能力之间尚未找到平衡点。信贷规模扩大和新兴业务如财富管理的贡献推动了收入增长,但利润分化则暴露了成本控制、风险定价和业务结构上的不足。部分银行因过度依赖高定价的消费贷业务,面临不良率上升的压力,导致拨备计提大幅增加。同时,获客成本上升和科技投入刚性支出进一步压缩了利润空间。在此背景下,民营银行需优化业务结构、拓展财富管理业务,探索多元化发展路径。
头部机构业绩领跑,腰部机构“增收不增利”
从2024年业绩来看,民营银行整体营收增长,净利润分化加剧。头部机构中,微众银行实现营收381.28亿元,同比下降3.13%,净利润同比增长1%;网商银行实现营收213.14亿元,同比增长13.71%,但净利润同比下滑24.67%。“增收不增利”现象在腰部机构中更为普遍,如新网银行、亿联银行等。
薛洪言认为,部分民营银行“增收不增利”的核心原因在于息差收窄与成本攀升的双重压力。降息背景下,新发放贷款利率走低,而负债端存款成本难以同步下降,净息差收窄影响利息收入。同时,数字化转型需持续投入技术研发和场景搭建,短期内难以转化为利润。
苏商银行成为少数实现“双增长”的机构,营收和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11.11%和10.34%。中关村银行、民商银行则出现营收和净利润双降。
多重挑战倒逼转型,中间业务或成破局关键
民营银行面临市场竞争加剧、监管趋严等压力,传统盈利模式亟待变革。薛洪言指出,民营银行面临传统业务模式承压、资本补充压力增大、客户黏性不足等多重挑战。需加快业务转型,如深耕垂直场景生态、优化资产结构,提升科技赋能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同时,深化与实体经济的链接,拓展小微企业和普惠金融服务。
2024年年报显示,民营银行正加速布局财富管理与理财代销业务,中间业务收入成为新的增长极。微众银行管理资产余额同比增长26%,得益于代销业务拉动;网商银行与多家银行理财子公司合作,代销规模位居行业前列;亿联银行通过数字化战略推进理财代销。
业内人士表示,民营银行正处于转型关键期,需紧跟监管合规,结合金融科技提升风控与服务效率。头部机构整合资源,腰部机构差异化突围,共同构建行业发展格局。财富管理等轻资产模式有望成为破局关键,助力行业实现规模与效益的平衡。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