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金融数据向好,股票回购增持贷款落地金额显著提升
AI导读:
一季度北京金融数据整体体现经济企稳向好,社融增量处于历史较高水平,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下降。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工具在北京落地成效良好,贷款需求与落地金额均有明显提升。信贷结构不断优化,绿色贷款、普惠小微贷款余额显著增长,制造业、房地产业中长期贷款增长加快。
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多增、社融增量处于历史较高水平、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下降……一季度北京金融数据整体体现经济企稳向好。4月27日,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召开2025年第二季度新闻发布会,介绍2025年北京市第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扎实推进首都金融“五篇大文章”等情况。值得注意的是,人民银行先前为稳定资本市场创设的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工具,在北京落地成效良好。不管是上市公司贷款需求,还是相关贷款落地金额,较前一阶段均有明显提升,辖内各银行均在积极开展政策推广,探索高效的银企对接机制。

一季度社融增量处于历史较高水平
人民银行发布的金融统计数据显示,3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增长8.4%,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7.4%,增速较上月加快,当月人民币贷款增加3.64万亿元,同比多增近5500亿元。初步统计,一季度社会融资增量累计为15.18万亿元。整体来看,“超预期”的新增信贷与社融规模,显示出企业、居民等资金需求端出现更多积极变化。北京的数据披露也延续了这样的回升向好态势。具体看,3月末,北京市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同比增长5.1%,剔除基数影响,两年几何平均增速8.7%,比年初增加4499.7亿元。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8425.5亿元,高于去年同期2712.3亿元,处于历史较高水平。
信贷结构不断优化,绿色贷款、普惠小微贷款余额显著增长。同时,对住户和企(事)业单位的信贷支持力度均增大。此外,3月末企(事)业单位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长7%,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保持较高增速,房地产业中长期贷款增长加快。
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成效显著,社会融资成本处于历史较低水平。3月,北京地区金融机构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3.49%,同比下降21个基点;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2.63%,同比下降34个基点。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助推“五篇大文章”发展
北京市依旧将推动金融“五篇大文章”发展视为现阶段重点工作。科技金融、养老金融、绿色金融等领域取得显著成效。例如,“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的应用,累计支持银行投放符合再贷款支持条件的贷款597亿元。绿色金融方面,全市绿色贷款余额2.3万亿元,比年初增加1400.3亿元。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同样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首都文化、旅游、体育产业及消费场景的信贷支持。普惠金融方面亦有亮点,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2.4%。
数字金融手段提升信贷审批效率,通过资金流信息发放专属产品信用贷款,有效弥补了传统审贷手段的短板。
股票回购增持贷款落地金额明显提升
人民银行等三部门推出的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政策,在北京落地成效显著。各银行已与多家上市公司或其主要股东达成合作意向,总金额达186.5亿元,已累计发放贷款142亿元。
中信银行北京分行等金融机构持续优化流程管理,提升股票回购增持项目效率。工商银行北京市分行在回购增持业务方面暂居北京首位,广泛覆盖先进制造、绿色能源、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
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等部门联合召开银企对接会,常态化推进股票回购增持贷款银企对接工作,构建高效市场对接机制,完善风险管理体系。
(文章来源:北京商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