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央金融机构注资特别国债发行启动
AI导读:
2025年中央金融机构注资特别国债发行于4月24日正式启动,发行金额为1650亿元。央行通过逆回购和MLF操作维持资金面平稳,此举旨在优化国有大行资本结构。市场专家认为,尽管国债发行会吸收市场资金,但央行有效维持了资金面的平稳。
2025年中央金融机构注资特别国债发行于今日正式启动。4月24日,根据财政部安排,首期特别国债发行金额为1650亿元,期限为5年期,从4月25日起计息,并于4月29日上市交易。此举旨在优化国有大行资本结构,应对息差收窄等压力。
同日,央行进行了2180亿元的7天期逆回购操作,但因到期逆回购规模较大,实现净回笼275亿元。然而,公开市场操作的净回笼并未影响市场资金宽松局面,整体流动性依然保持合理充裕。此外,央行预告将于25日开展6000亿元的MLF操作,期限为1年期,实现净投放5000亿元,为市场注入中期流动性。
市场专家指出,尽管国债发行会吸收市场资金,但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等手段有效维持了资金面的平稳。此次特别国债的发行,与20年期和30年期超长期特别国债的首发同步进行,发行金额分别为500亿元和710亿元。
此次特别国债的加权中标利率较低,显示出市场对国有大行资本实力增强的正面预期。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等四家银行已公布资本补充定增预案,由财政部主导认购,此举将有助于增强银行的风险抵御能力和信贷投放能力。
穆迪评级副总裁诸蜀宁认为,注资对四家银行具有正面信用影响,将加强其资本实力。随着特别国债发行的启动,央行也加大了MLF操作力度,确保政府债券顺利发行,并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指出,央行此举背后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应对政府债券发行高峰,二是应对外部经贸环境变化,保持流动性充裕。国债期货在消息公布后集体下跌,但银行间市场资金面依然平稳。
信达证券研报认为,考虑到MLF续作和政府债净偿还对流动性的补充作用,预计资金面将大概率保持平稳。在宽货币预期下,资金面压力整体可控。银河证券研究报告认为,货币政策需要与财政政策进一步协同,以实现宏观经济目标。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表示,预计5月份国债供给规模较大,但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发行压力相对可控。王青认为,宏观政策将在稳增长方向显著加力,货币政策将强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通过流动性支持确保政府债券顺利发行。他预计二季度“择机降准降息”的时机已经成熟。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