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存款利率新一轮调整,多家银行下调利率
AI导读:
4月以来,中小银行密集下调中长期存款利率,降幅不等。市场利率下行背景下,高利率存款产品愈发稀缺。降低负债端成本是银行主动调降存款利率的关键原因,净息差承压。储户需灵活调整投资安排,多元化资产配置。
4月份以来,我国银行业迎来新一轮存款利率调整。中小银行纷纷下调中长期存款利率,降幅在5个基点至170个基点不等,不少银行定期存款利率已跌破2%。在市场利率持续下行的环境下,2%以上利率的存款产品变得愈发稀缺,成为了真正的“限量版”。
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杨海平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部分商业银行正加大对被动负债的主动引导,通过利率定价机制主动调节存款行为,旨在缩短负债的平均到期时间,并增强重定价的灵活性。这一变化显示出商业银行存款管理逻辑的转变,从过去的规模导向转向精准控制,更加依赖前瞻性研判,积极规避高成本存款,并加强对被动负债的主动管理。
多家银行集体行动,存款利率下调成趋势
此轮利率调整特别针对三年期、五年期定期存款。平安银行北京某支行网点理财经理透露,上周“平安存”产品三年期年利率已从2.05%下调至1.65%,下调幅度达40个基点,目前各期限存款产品利率普遍低于2%。
南京银行北京海淀区某支行理财经理也告诉记者,目前该行1年期定存利率为1.85%,2年期利率为1.95%,3年期利率为2.2%,均为1万元起存。而在调整之前,1年期、2年期、3年期定存利率分别为1.9%、1.95%、2.25%。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4月份以来,多家农商行、村镇银行纷纷下调存款利率,本轮调整主要集中于三年期、五年期存款产品,部分银行下调幅度超过100个基点,调整后多数银行存款产品的利率已低于2%。
以兴宁珠江村镇银行为例,其五年期定存利率从3.25%骤降至1.55%,降幅高达170个基点;三年期利率从2.75%降至1.6%,降幅达115个基点。广西融水农商银行三年期定存利率也从2.1%降至1.9%,降幅为20个基点。
降低负债端成本,银行主动调整利率
业内普遍认为,降低负债端成本是银行主动调降存款利率的主要原因。当前,银行净息差面临较大压力。行业数据显示,2024年四季度商业银行净息差已降至1.52%的历史低点,较2023年同期下降0.17个百分点。2024年年报数据进一步显示,上市银行净息差收窄趋势仍在延续,多数机构的净息差水平已低于行业平均水平,负债端成本管控压力持续加大。
杨海平认为,无论是从应对外部冲击、提振实体经济的角度,还是从债务风险化解的角度来看,下一阶段商业银行存款利率下行压力仍将持续。各商业银行将根据自身市场地位、资产负债实际情况,采取更具前瞻性、更灵活的存款定价策略。
面对存款利率下行,储户可采取以下应对策略:一是密切关注市场与政策动态,灵活调整投资安排;二是多元化资产配置,平衡风险与收益;三是锁定长期稳健收益,选择长期定存、结构性存款等产品,提前锁定相对高利率,合理规划资金使用周期;四是转向低风险替代资产,配置黄金、低波动理财(如货币基金、短债基金)等,兼顾抗通胀与稳健增值;五是优化收益预期与风险匹配,理性看待收益下行,避免盲目追求高息产品,优先选择与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匹配的投资方案。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