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自禁止手工补息政策实施满一年,金融市场迎来银行降息潮。多地中小银行纷纷下调存款利率,中长期限利率降幅明显。手工补息已被禁止,部分银行通过送话费、大米等方式招揽储户。未来市场利率下行趋势明显,居民应做好资产配置。

自禁止手工补息政策实施满一年之际,金融市场迎来了银行降息潮。4月以来,多地中小银行纷纷下调存款利率,调整幅度在10BP至80BP不等,中长期限利率降幅尤为明显。例如,平安银行3年期定存利率已从2.05%下调至1.65%。

一年前,全国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发布了《关于禁止通过手工补息高息揽储维护存款市场竞争秩序的倡议》,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立即开展自查,并于2024年4月底前完成整改。目前,银行存款利率持续下调,走访工商银行、北京银行等多家银行网点发现,“手工补息”情况已经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送话费、大米等招揽储户的方式。

多家银行网点工作人员表示,手工补息已被禁止,但存款多的话利率会有上浮空间。例如,有银行推出存20万元送80元话费的活动。在《倡议》发布前,部分银行通过手工补息方式变相突破存款利率上限,以此绕开内部定价授权,这种高息揽储行为已被严令禁止。

为了防止高息揽储恶性竞争,去年4月发布的《倡议》明确规定,手工补息是业务操作失误的勘误环节,不应异化为违规行为。当前,面临银行利率持续下调,一些银行仍在合理范围内提高存款利率,以吸引储户。例如,工商银行1年期、3年期存款利率分别为1.1%、1.5%,但存款1万元以上利率可达1.35%、1.9%。

此外,民生银行等也推出了类似的利率上浮活动。然而,国有银行对这些考核很严,存款不能附带其他利益输送。随着存款利率普遍降至“1字头”,银行降息潮持续进行,部分银行甚至出现存款利率长短期“倒挂”现象。例如,北京农商行5万元以上2年期定存最高利率为1.7%,3年期定存最高利率则为1.55%。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存款利率倒挂反映出银行对利率走势的研判和资产负债管理的策略。随着存款利率下行,很多银行同步下调了大额存单利率。目前,一些银行定存利率低于大额存单利率,但也有例外。展望未来,市场利率仍处于下行趋势,存款利率有望继续下降。

对于居民而言,应根据自身风险偏好和投资需求做好资产配置。追求稳健收益的可配置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货币基金国债等产品;风险承受能力较强的可适当增配股票、偏股型基金及黄金等产品。

(文章来源:时代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