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随着银行数字化转型和业务离柜率提升,2024年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减少超过2500家。银行加大AI应用,简单业务被人工智能取代,员工数量发生变动。部分银行员工减少,但科技人员占比提高。同时,也有银行员工数量逆势增长,与战略发展和科技投入密切相关。

  在银行降本增效的大趋势下,减员成为热议话题。随着数字化转型的推进和业务离柜率的提升,银行网点正加速消失。

  据金融监管部门数据统计,2024年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减少了超过2500家,银行网点“瘦身”趋势不减。与此同时,银行加大AI应用,简单重复业务被人工智能取代,银行柜员、信审、客服等前台岗位持续减少,科技人员占比不断提高。那么,2024年各家银行员工数量变动如何?背后有何布局?

  “瘦身”与增效

  一家国有大行华中地区基层支行柜员张芳(化名)透露,以前支行网点柜员有8人,现在只剩一半。银行给网点摊派存款、理财等指标任务,但客户数量减少,任务压力增大。完不成任务会扣绩效,柜员收入本就较低,压力更大。网点去年新增两台智能终端一体机,客户可自助办理基础业务。

  张芳认为,部分柜员被转岗做营销,年轻人有更好的机会会选择离开。信审、客服等岗位被AI替代的情况更多。多家银行在业绩发布会上提到,已完成Deepseek大模型的部署运行。

  中国银行副行长蔡钊表示,中国银行已完成DeepSeek-R1模型的内部部署,并向员工开放,推进在营销助手、远程银行、授信报告生成等场景的应用。建设银行首席信息官金磐石表示,该行对DeepSeek大模型进行私有化部署,已覆盖全集团一半以上员工、46个业务领域、200多个场景,大幅提高工作效率,有效控制风险。

  AI大模型应用后,信贷审批效率提升至三倍。传统信贷审核流程耗时费力,易受人为因素影响。AI对银行流水数据的智能化处理在准确度和效率上都有优势,能多维度分析和预警风险。

  分化与布局

  工商银行员工数量持续多年下降,2024年再减4093人,成为减员最多的银行。该行高管表示,减员主要是运营与综合保障类岗位,机器人替代人数已超过减员数量。建设银行员工数量也明显减少,减少3648人。股份制银行中,平安银行、中信银行和浦发银行分别减员2108人、1425人和595人。

  然而,部分银行员工数量逆势增长。中国银行员工数量增长5826人,启动2025年全球校园招聘计划,提供就业岗位1.3万个,偏向科技类和数据类。农业银行员工人数增长3713人,与乡村振兴战略相关,新增网点设在县域中。兴业银行和浙商银行员工人数分别增加2147人和2331人。

  科技人才成“香饽饽”

  争夺科技人才是银行员工数量逆势增长的重要原因。以DeepSeek大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席卷金融业,银行在过“紧日子”的同时,加大对科技的投入。工商银行金融科技投入285.18亿元,金融科技人员3.6万人。中国银行科技条线员工数量达到1.5万人,较上年增加2234人。交通银行金融科技人才数量达到9041人,同比增长15.70%。

  农业银行持续推进智慧银行建设,强化人工智能创新应用,构建科技引领、数据赋能、数字经营的智慧银行新模式。交通银行副行长钱斌表示,将积极把握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热点,深化核心业务领域的应用。

  招商银行和兴业银行科技人才优势较明显。招商银行研发人员数量增至1.09万人,兴业银行科技人员数量增至7840人。此外,中信银行、平安银行、光大银行等也加大科技投入,科技人员数量增长。

  近期,全国各大银行陆续发布春季校园招聘计划,科技含量进一步提升,大数据、计算机等专业背景的人才抢手。工商银行设“科技菁英”岗位,甄选科技专业人才。农业银行数据中心计划招聘信息技术工程师。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认为,科技投入以客户为中心,技术以能解决问题最好,形成银行自身差异特色。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