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银行停止无卡存取款服务,加强风控保障资金安全
AI导读:
自2024年3月起,超过50家银行机构宣布停止无卡存款、无卡取款、扫码存取款等功能,旨在加强风控,减少成本。此举将推动金融服务向更严格的身份核验和技术赋能方向转型,保障客户资金安全。
日前,招商银行发布公告称,该行将于4月9日起停止ATM扫码存款服务。据不完全统计,自2024年3月份至今,已有超过50家银行机构宣布停止无卡存款、无卡取款、扫码存取款等功能,覆盖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及农商行等多类金融机构。此举旨在加强风控,减少成本,同时平衡服务便利性与资金安全性。
受访人士表示,银行收紧无卡业务主要出于风控和成本考量,未来更多机构将跟进。此举旨在推动金融服务向更严格的身份核验和技术赋能方向转型,以智能风控补齐传统无卡业务的风险短板。
保障客户资金安全
据招商银行发布的公告,客户后续可持银行卡,通过招商银行ATM或前往该行营业网点办理存款业务。此举是“为保障客户资金安全”。
近年来,国内银行业持续收紧无卡存取款业务。多家大行率先启动调整,随后股份制银行及城商行持续跟进。中小银行也进一步收紧,栖霞农商银行、莱州农商银行等地方金融机构全面取消自助设备非接触式服务。
专家指出,银行调整无卡存取款业务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风控原因,ATM机无卡存取款存在身份验证安全性不足等问题,且存在洗钱、诈骗等风险。二是客户可能误操作导致存取款差错,增加了银行运营成本。
特约研究员表示,多家银行收缩无卡存取款业务的核心动因在于平衡风险防控与运营效率。无卡操作虽然便捷,但削弱了银行对用户真实身份的核验能力,难以满足反洗钱监管要求。
平衡安全与便捷
专家表示,银行收缩无卡存取款业务带来了运营成本的结构性优化,将资源集中到数字渠道的安全体系建设上,同时通过引导用户向手机银行迁移,为后续的客户行为数据分析创造更优质的入口。
从用户端来看,无卡存取款业务的收缩,一定程度上给适应无卡存取款业务办理的客户带来不便,但也有助于保障其资金财产安全。
业内人士认为,金融科技发展要求银行通过数字技术重构业务模式。当前多家银行正优化无卡业务布局,探索创新转型路径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在优化无卡存取款业务过程中,需做好客户引导教育,强化风险管理措施,为客户提供优质的金融支付。
专家也表示,在行业整体向无卡化进阶的背景下,商业银行的创新转型需做好风险与效率的平衡,将智能风控手段深度嵌入存取款流程,推动安全与便捷的平衡。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