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保险业科技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出炉,助力科技创新
AI导读:
《银行业保险业科技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旨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共建多层次科技金融服务生态体系,为科技创新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提供金融保障,加速实现高质量发展。
未来5年,我国银行业保险业支持科技创新的“施工图”逐渐明朗。记者4月1日从国家金融监管总局获悉,为探索构建与科技创新相契合的科技金融体制,金融监管总局、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联手发布了《银行业保险业科技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简称《实施方案》),旨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共建多层次科技金融服务生态体系。
明确规划蓝图
《实施方案》提出,未来5年内,银行业保险业将加速构建与科技创新相匹配的金融服务体系,完善科技金融制度,强化专业化服务机制、产品体系、专业能力和风控能力,推动科技信贷和科技保险覆盖面扩大、质量提升、效率增强,为科技创新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提供更为精准、优质、高效的金融保障,加速实现科技金融的高质量发展。
据悉,《实施方案》在制定时着重考虑了四点:一是多部门政策协同,集合金融监管、科技、发展改革等部门的政策力量,形成科技金融服务的合力。二是增加金融资源供给,引导银行保险资金投向早期、小型、长期、硬科技企业,促进更多金融资源向科技创新倾斜。三是优化科技资本循环,解决资本、资金、资产循环中的障碍,助力科技企业,尤其是“链主”企业加速产业整合。四是促进科创与产业融合,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支持“科技-产业-金融”的良性循环。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指出,《实施方案》从强化科技金融服务机制、产品体系、专业能力和风控能力建设等方面出发,提出了7方面20条具体措施,为银行保险业支持科技金融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系统性政策支撑,并针对科技项目和科技企业的金融需求特点,提出了针对性措施,有助于银行保险业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
“《实施方案》是银行业保险业支持科技创新的行动指南。”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认为,该方案不仅加强了科技金融的信贷支持,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还推动了金融业机制创新,为金融机构指明了业务方向,特别是为差异化竞争提供了指引,同时打通了创新生态,形成了“科技-产业-金融”的良性循环。
强化机制构建
《实施方案》强调加强科技金融服务机制建设,包括健全机构组织体系,鼓励金融机构结合实际完善科技金融服务内部管理架构;优化内部考核和激励约束机制,提高科技金融相关指标在绩效考核中的比重,提升科技型企业贷款不良容忍度;加强科技创新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服务,支持国家重大科技任务、科技型中小企业等;完善科技金融服务生态体系,支持多方共建多层次科技金融服务生态。
娄飞鹏认为,提高绩效考核的同时提高科技型企业贷款不良容忍度,将有效激发银行保险业从业人员服务科技型企业的积极性。从业人员需积极利用政策利好,同时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有效管理风险。
迈向高质量发展
在加强科技金融产品体系建设上,《实施方案》要求加大科技信贷投放,优化科技保险保障,推进科技金融政策试点,加强与创业投资等机构合作,支持科技型企业债券融资。特别是在政策试点方面,将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有序扩大至符合条件地区,支持商业银行设立金融资产投资公司。深化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支持保险公司设立私募证券基金,投资股市并长期持有。开展科技企业并购贷款试点,扩大试点范围,支持科技企业产业整合。
此外,《实施方案》还提出加强科技金融专业能力建设,强化数字赋能,鼓励金融机构研发数字化工具,提升风险防控水平。健全风险分担机制,实施科技创新专项担保计划。
业内专家指出,《实施方案》聚焦于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多部门政策协同,增加金融资源供给,优化科技资本循环,促进科创与产业融合,持续提升科技金融服务质量、覆盖面和效率,加速实现高质量发展。在实施过程中,需坚持效率优先,由经营主体选择科技企业和方向,政策起引导和建议作用。同时,确保金融安全,平衡借贷便利性和信贷安全性。
(文章来源:经济参考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