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家A股上市银行2024年年报披露,资产质量整体向好但仍存压力
AI导读:
截至3月28日,23家A股上市银行已披露2024年年报,整体资产质量稳健向好,但部分银行仍面临不良贷款余额增加、关注类贷款比例上升等压力,风险主要集中在零售领域。多数银行对今年资产质量持乐观态度。
Wind数据显示,截至3月28日,已有23家A股上市银行披露了2024年年报,涵盖六大国有银行及招商、中信、浦发、平安等主要股份制银行,以及部分城商行,上市银行整体资产质量得以全面展现。
据界面新闻记者统计,总体看来,上市银行资产质量呈稳健向好趋势,多数银行不良贷款率有所下降,无一银行不良率突破2%,不良率最高的是郑州银行为1.79%,最低的是成都银行仅为0.66%,均为城商行。
“总体来看,上市银行资产质量持续改善,下降趋势明显,但仍面临一定压力,部分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及关注类贷款比例双增,风险主要集中于零售领域,如消费贷、信用卡,而房地产行业对银行资产的影响已基本消化。”华东某券商银行业首席分析师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
招商银行行长兼首席执行官王良在业绩会上指出,零售信贷风险与外部环境紧密相关,风险上升的主要因素是居民收入下降、失业率上升,对还款能力构成挑战。
资产质量整体向好
六大行中,邮储银行是去年唯一不良贷款“双升”的国有大行。
2024年末,邮储银行不良贷款余额803.19亿元,同比增加128.59亿元;不良贷款率0.90%,同比上升0.07个百分点,但仍居国有大行最低位。
深入分析发现,个贷对邮储银行的资产质量构成拖累。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邮储银行个人贷款不良贷款率为1.28%,同比上升16Bp,公司贷款不良贷款率为0.54%,同比下降1Bp。
其余五大行不良率均呈下降趋势。截至2024年末,工商银行不良贷款率1.34%,同比下降0.02个百分点;建设银行不良贷款率1.34%,同比下降0.03个百分点;农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30%,同比下降0.03个百分点;中国银行不良贷款率1.25%,同比下降0.02个百分点;交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31%,同比下降0.02个百分点。
工商银行副行长王景武表示,全年来看,工商银行在零售领域如经营性贷款、消费贷款及信用卡的不良率虽有上升,但变化趋势与全行业基本一致,资产质量可控。
王景武进一步分析称,在个人经营性贷款方面,工行不良率处于四大行较优水平。在个人消费贷款方面,工行持续强化前端准入和审批管理,谨慎放贷,资产质量保持稳健。在信用卡方面,工行正构建市场发展与风险防控相平衡的信用卡发展模式,全力压降不良资产,收窄风险敞口。
股份制银行方面,截至2024年末,招行不良贷款余额656.10亿元,同比增加40.31亿元;不良贷款率0.95%,与上年末持平。
招行管理层在业绩会上表示,该行资产质量保持稳定,不良率维持低位。“但我们高度关注到零售贷款风险压力上升的趋势,以信用卡贷款为例,虽然不良率与上年基本持平,但不良生成率略有增长。”
中信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16%,同比下降2个基点,连续六年下降。该行副行长、风险总监胡罡在业绩发布会上指出,该行资产质量呈现三大特点:关键指标正向变动、指标变动优于大市、整体指标趋势向好。
其他股份制银行方面,兴业银行、平安银行、光大银行不良率与上年末持平,浦发银行、民生银行、浙商银行不良贷款率下降。
郑州银行不良率虽实现三连降,但仍为已披露业绩的上市银行中最高。截至2024年底,该行不良贷款率1.79%,自2022年以来持续下降。
不良压力犹存
从部分先行指标来看,上市银行资产质量仍面临压力。
2024年末,国有六大行不良贷款余额较2023年集体上升。工行、农行的不良贷款余额分别同比增加259.56亿元和214.05亿元,建行同比增加194.35亿元。
招商银行不良贷款生成率1.05%,同比上升0.02个百分点;逾期贷款918.75亿元,同比增加98.92亿元;关注类贷款890.80亿元,同比增加177.52亿元,增长24.89%。
2024年末,兴业银行关注类贷款余额981.06亿元,同比增加136.57亿元,关注贷款率1.71%,同比上升0.16个百分点。
某股份制银行信贷审核部门人士表示,关注类贷款指借款人当前还款能力未显著恶化,但已出现可能影响债务偿还的早期预警信号的信贷资产。该类贷款余额持续增长,通常预示银行潜在信用风险敞口扩大,需引起风险管理人员的重点关注。
交通银行副行长顾斌在业绩会上指出,资产质量管控面临压力。一方面,部分房地产企业现金流未完全恢复,项目销售回款不畅,相关领域贷款仍面临不良压力;另一方面,银行业零售业务风险整体增加,预计将对整体资产质量构成压力;此外,国际形势复杂,需进一步防范外部冲击对国内企业的影响。
广发证券研报称,资产质量方面,不同行业、领域资产质量表现分化:对公不良率持续改善,制造业、房地产、广义基建不良率降幅较大,而批发和零售业、建筑业不良率有所上升;零售不良率上升,风险暴露主要集中在经营贷、信用卡、按揭等领域,需关注后续风险情况。
然而,对于今年的资产质量,多数银行持乐观态度。
兴业银行首席风险官赖富荣在业绩会上表示,预计今年新发生不良资产规模将较上年下降。新发生不良贷款方面,地方债和信用卡风险将继续收敛;房地产新发生不良会收敛,但个别项目可能暴雷;零售信贷面临较大不确定性。
中信银行副行长、风险总监胡罡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预计2025年中信银行资产质量趋势将总体稳中向好。“近年来,中信银行在风险领域,不以风险下沉换取短期收益,也不以损害风险抵御能力换取利润,全行已形成敬畏风险、审慎经营的风险文化。”
(文章来源:界面新闻)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