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中国银行通过向财政部定向增发方式募资1650亿元,强化核心一级资本。此次增资方案不仅是一揽子增量政策举措之一,更是加快金融强国建设的战略性部署。增资将助力中国银行服务实体经济,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创造更多业务机会和盈利增长点。



历经半年的筹备,国有大行增资方案终于尘埃落定。

中国银行3月30日率先公告,通过定向增发方式向财政部募资1650亿元,强化核心一级资本。此次资本补充有何重要意义?将如何影响中国银行未来发展?近日,中国银行董事长葛海蛟接受了第一财经记者的独家专访,详细阐述了本次资本补充的相关情况。

“此次定向增发为国有上市商业银行资本金补充探索了一条全新路径。”葛海蛟指出,这不仅是一揽子增量政策举措之一,旨在稳增长、扩内需、化风险,更是加快金融强国建设的战略性、前瞻性部署,传递出实施更加积极有为宏观政策、稳经济促发展的强烈信号。

“相较于以往的注资安排,本轮注资更具前瞻性、主动性。作为一揽子增量政策的关键一环,中国银行将充分利用本次资本补充的红利,将其引导至关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葛海蛟强调。

稳固发展基石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计划发行5000亿元特别国债,支持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资本补充。在国有大行核心一级资本补充政策加速推进的背景下,中国银行率先行动,计划募资不超过1650亿元,进一步稳固资本基础。

“核心一级资本是银行服务实体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国有大行的资本充足水平直接关系到实体经济的金融支持能力及金融系统的稳定性。”葛海蛟表示,为国有大行补充资本将有效拉动社融增长,特别是为提振消费、扩大内需、发展新质生产力等重大战略领域提供充足的金融资源。

在葛海蛟看来,当前全球经济形势复杂多变,仍处于增长动能重塑期,贸易摩擦、地缘政治冲突增加了金融领域的不确定性,充足的核心一级资本成为银行应对复杂经济形势的“定海神针”。通过定向增发补充核心一级资本,增强资本实力,有助于保持经营的韧性,为股东利益提供坚实保障。

回顾历史,自2006年中国银行成为国内首家“A+H”上市银行以来,在资本补充方面不断创新:2010年完成A+H股配股和可转债发行,2014年首家发行境外优先股和境外二级资本债,2019年率先发行永续债,2025年首批开展国有大行核心一级资本补充。

“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抓住增资带来的发展机遇。”葛海蛟表示,股改上市以来,中国银行总资产由5万亿元增长至35万亿元,年均增长率达11%。特别是近年来,中国银行坚定不移地转型、调整结构、提升质量、增加效益,持续增强金融服务的普惠性、便利性、可得性。从国内看,中国银行资产业务发展与宏观经济增长保持同步,2024年末贷款余额已达21.6万亿元,加大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从国际看,机构网络已覆盖境外64个国家和地区,外汇外贸、跨境并购等业务竞争力保持领先,担任16家境外人民币清算行,“一带一路”沿线授信项目超过1200个,连续14年入选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

在服务国家大局的过程中,中国银行财务表现、资本回报持续向好,归母股东权益从上市初的3000亿元增长至2.8万亿元,年均增长率达12%;累计分红超过9000亿元,远超上市以来通过股权工具融资总额。

葛海蛟强调,此次国家为国有大行补充资本,向市场传递出我国金融体系根基稳固、持续进阶的积极信号,以及国家护航金融发展、推动宏观经济回升向好的坚定决心,这无疑将增强资本市场对金融行业长期向好的预期。

助力资本市场发展

事实上,从去年9月开始,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与财政部就接连释放信号:将以“统筹推进、分期分批、一行一策”为原则,通过发行特别国债为六大国有银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

中国银行本次的定向增发预案,正是财政部此前举措的具体实施。

此次定向增发综合考虑了资本市场多重因素和相关方利益,采用市场价格基础上的溢价方式,实现多方共赢。葛海蛟表示,国有大型商业银行长期处于“低估值+高股息+稳增长”状态,定向增发不影响资本市场存量资金,平衡了新老股东利益,充分保护了中小股东。国家资本溢价入场,彰显了对经济基本面和银行业的长期看好。

据统计,今年以来中国银行PB基本保持在0.65倍以上,估值呈现上升趋势。控股股东中央汇金公司自2023年10月以来在二级市场增持,持股比例从64.02%提升至64.13%。本次定向增发完成后,中央汇金公司对中国银行的控股地位不变,同时中行的股东结构将更加多元化,公司治理将进一步完善,稳健经营能力和盈利能力有望进一步提升。

截至2024年末,中国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2.20%、14.38%、18.76%,资本实力相对充足,各项指标处于健康区间。经过本次资本补充,中国银行各级资本充足率都将得到进一步提升,高质量发展基础更加稳固,为投资者创造更大价值,带来长期稳定回报。

葛海蛟认为,通过本次定向增发,中国银行在服务实体经济、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同时,将创造更多业务机会和盈利增长点,形成市场竞争中的重要优势。

全力支持实体经济

金融是经济的血脉,资本是商业银行的“本钱”,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石,是抵御外部风险的屏障,是服务实体经济的基础。

“我们将充分利用此次注资带来的资产扩张空间,制定高效支持实体经济转型的持续发展计划,以更充足的资本实力、更优化的金融服务、更有效的风险管控,持续提升资金运用效率与金融服务水平,为实体经济注入新活力。”葛海蛟表示。

具体而言,一是确保宏观政策传导畅通,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积极支持扩大内需,落实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服务首发经济、冰雪经济,提升金融服务的便利性和可得性。深化银政合作,对接重大工程、“两新”“两重”等项目,加大对新型基础设施的支持力度,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完善民营企业服务体系,畅通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成为民营企业“出海”的首选银行。

二是优化金融服务供给,支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强科技金融服务,支持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升品牌影响力。加大对降碳、减污、扩绿行业的支持力度,参与碳市场建设,推动传统产业绿色转型。完善普惠金融服务,提升线上服务水平。优化养老金受托服务,丰富养老理财产品,支持银发经济发展。积极服务数字经济的同时,推广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加快金融服务、流程和产品升级,打造数字化转型新模式。

三是发挥全球化优势,助力高水平对外开放。完善共建“一带一路”等重点区域机构布局,提升全球布局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支持离岸人民币市场发展,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巩固国际结算、贸易融资等传统优势,创新外贸新业态领域产品服务,提升海外个人金融、金融市场、金融机构、资产托管业务能力。优化服务机制,提升“走出去”客户服务水平,成为外资“引进来”的首选银行,助力“投资中国”品牌建设,提升稳外资稳外贸服务质效。

四是统筹发展和安全,严守风险合规底线。防控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核心。增强资本基础有助于提升抗风险能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中国银行将紧跟形势变化,加强前瞻研判,优化管理策略,建设全流程、全生命周期的风险管理体系,确保不发生重大风险,成为维护金融稳定的“压舱石”。

葛海蛟表示,本次核心一级资本补充是中国银行夯实基础、布局未来的重要机遇。中国银行将以更稳固的资本基础、更稳健的经营管理,持续为实体经济注入活力,在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助力金融强国建设中,开创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