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3月31日,财政部宣布将发行5000亿元特别国债,支持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等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此举旨在提升银行稳健经营能力,促进高质量发展,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预计注资计划将在上半年落地,采用定向发行形式。

3月31日,财政部宣布,2025年将发行首批特别国债5000亿元,旨在支持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该计划遵循市场化、法治化原则稳妥推进。

财政部强调,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目前经营稳健,资产质量稳定,拨备计提充足,主要监管指标均处于健康区间。通过发行特别国债,将进一步提升银行的稳健经营能力,促进高质量发展,为投资者创造更大价值,同时增强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受政策利好影响,3月31日,包括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在内的国有大型银行股价均有所上涨。

定向募资注重效率与稳定

3月30日,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董事会分别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的议案,并发布了相关公告。其中,中国银行计划募集资金不超过1650亿元,建设银行不超过1050亿元,交通银行不超过1200亿元,邮储银行为1300亿元,发行对象均为财政部等。

四家银行均表示,此次募资旨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巩固提升稳健经营能力,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通过引入财政部的战略投资,可进一步增强风险抵补能力,有序满足TLAC(总损失吸收能力)达标等监管要求。

此外,建设银行还提到,随着《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的实施,作为国际系统重要性银行,需在2028年初满足不低于22%的TLAC要求,此次募资将助力实现这一目标。

四家银行均强调,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资金可以实现对核心一级资本的及时有效补充,与其他融资品种相比,兼顾效率性和稳定性,对夯实银行的资本实力、提高抵御风险水平和盈利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募资计划还需经过股东大会审议批准、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批准、上海证券交易所审核通过,并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同意注册后方可实施。

早在1998年,财政部曾发行2700亿元特别国债用于补充四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资本金。此次注资计划预计将在上半年落地,采用定向发行形式,对二级市场流动性冲击较小。

中央财经大学财税学院教授白彦锋指出,考虑到今年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与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注资计划上半年落地的可能性较大。但政府需协调好不同债券品种之间的发行节奏,确保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

预计今年5000亿元的特别国债将定向发行,后续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也将加入增资行列。此次注资计划将提升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稳健经营能力,进一步加大服务实体经济的力度。

按照国家计划,将对6家大型商业银行增加核心一级资本。通过“一行一策”的差异化注资方案,既遵循市场化定价机制,又严格履行上市公司决策程序。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表示,本次注资实为未雨绸缪的主动作为,将直接增强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潜能。若按照8倍乘数效应计算,5000亿元注资约可撬动4万亿元信贷增量。

明明还指出,除了首批5000亿元特别国债外,今年还有1.3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预计央行将通过多种方式对冲流动性压力,构建“财政发力+货币护航”的政策组合。

通过发行特别国债以低成本方式补充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资本,对于整个社会现金流的融通和有效运行至关重要。这将有助于实现宏观调控目标,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