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调整MLF操作方式,降低银行负债成本
AI导读:
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调整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方式,采用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方式,以降低银行负债成本,缓解净息差压力,增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性。此举标志着MLF利率政策属性的完全淡出,央行将继续通过多种工具投放流动性。
银行负债成本预计将总体下降,净息差压力有所缓解,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性显著增强。这一变化源于中国人民银行近期对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方式的调整。
证券时报记者贺觉渊报道,为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并更好地满足不同参与机构的差异化资金需求,中国人民银行于3月24日发布公告,宣布自本月起MLF将采用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方式开展操作。业内专家分析指出,MLF操作调整为多重价位中标,标志着MLF利率的政策属性已完全淡出。
据接近央行的人士透露,这一调整举措有利于降低银行负债成本,进一步缓解净息差压力,从而增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性。历史上,MLF利率曾作为中期政策利率发挥重要作用,但存在政策利率繁多、关系复杂等问题。为此,央行行长潘功胜在2024年6月19日的陆家嘴论坛讲话中明确表示,央行主要政策利率为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并逐步淡化其他期限工具利率的政策色彩。
随着政策利率属性的淡出,MLF已回归其流动性投放工具的定位,专注于提供1年期流动性,并与其他各期限工具共同构成央行流动性工具体系。目前,央行的流动性工具箱已相当丰富,期限分布更加合理,包括长期降准、国债买卖,中期MLF、买断式逆回购操作及各类结构性工具,以及短期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临时隔夜正回购和逆回购等。
业内专家预测,采用多重价位中标方式后,MLF资金成本将总体下降,有助于缓解银行净息差压力。机构投标MLF时通常参考市场化融资成本,目前国有大行、股份行1年期同业存单利率约为1.95%,而其他中小型银行的利率可能更高。多重价位中标方式能更好地反映机构差异化资金需求,发挥机构市场化自主定价能力。
央行在公告中预告,将于3月25日开展4500亿元MLF操作,期限为1年期。考虑到当月MLF到期量为3870亿元,3月将实现MLF净投放630亿元,这是自2024年7月以来首次出现MLF净投放。业内专家指出,此举彰显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取向。
自去年10月央行启用买断式逆回购以来,买断式逆回购余额逐步增加,有效减轻了MLF投放中长期流动性的压力。MLF余额已从峰值的7.3万亿元逐步降至约4万亿元。今年以来,央行继续灵活运用多种工具投放流动性,今年1~2月买断式逆回购、MLF合计净投放超过1.3万亿元,保持了流动性充裕和货币市场利率平稳运行。市场专家普遍认为,央行接下来将继续通过买断式逆回购等多种工具投放流动性。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网)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