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银行业改革化险提速,中小金融机构数量明显减少
AI导读:
2024年银行业金融机构法人数量明显减少,中小银行改革化险成为重点。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法人数量达4295家,较前一年减少195家。农信系统改革加速,一批万亿资产规模以上的全新“超级农商行”正在筹建。
伴随改革化险提速,2024年银行业金融机构法人数量明显减少。
近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披露了最新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法人名单,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法人数量达4295家,相比前一年减少195家。具体来看,“消失”的机构中,以中小农村金融机构占绝大多数,其中村镇银行减少近百家。中小银行改革化险,已成为金融行业的重要议题。
实际上,2025年金融监管部门将“加快推进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作为年度首要重点目标,而“兼并重组、减量提质”是中小银行改革的重要思路。以农信系统改革为例,近期监管已批复筹建内蒙古农商银行、江西农商联合银行、江苏农商联合银行等,这也意味着,一批万亿资产规模以上的全新“超级农商行”正在路上,为银行业带来新的变革。
去年192家农村金融机构“消失”,据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最新数据,过去一年农村金融机构数量下降明显。
截至2024年末,农村商业银行1586家、农村信用社458家、村镇银行1538家、农村资金互助社21家,分别较2023年减少44家、41家、98家和9家,四类机构数量合计下降192家。中小银行防范化解风险,已成为金融领域的重点工作。
近年来,中小银行防范化解风险在各级政府工作报告、监管部门会议被频繁提及。今年1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此前召开的2025年监管工作会议中,将“加快推进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作为首要提及的年度重点目标任务;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重点提及,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一体推进地方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处置和转型发展。
金融研究人士分析认为,我国地方中小银行的重组合并在未来一段时间或时有发生。中小金融机构数量在大幅增加后,将迎来一段洗牌期,经营能力差、自身造血能力弱、无法在市场竞争中存活的机构必将被淘汰。
券商中国记者据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不完全统计,2025年以来,已有清徐晋商村镇银行、福建闽侯民本村镇银行、福建连城杭兴村镇银行等至少13家农村金融机构被收购、合并或解散的申请得到监管部门批复同意。
2024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落实防范化解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的各项举措”,锚定了未来金融机构的改革方向。促进“兼并重组、减量提质”,成为中小银行改革的主要路径。
随着中小金融机构改革重组深入推进,金融监管部门也在通过多种方式处置化解风险,“工具箱”也在不断丰富。一位研究机构人士对券商中国记者表示,监管综合尝试运用各种手段去处置与化解中小金融机构风险,会根据不同银行的系统重要性、股东背景、当时的问题与风险程度,因而进行处置的手段也会不同。
“总体上,过去几年,中小银行改革化险思路日渐清晰,‘兼并重组、减量提质’成为主要模式,”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首席专家指出,随着改革深入,中小银行的经营效率和抗风险能力将得到显著提升。
一批“万亿银行”将相继亮相,今年2月,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要求坚持农村中小银行支农支小定位,加快农村信用社改革,稳妥有序推进村镇银行改革重组。这也是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四年关注农信社改革化险。
目前,浙江、山西等10个省(自治区)农信系统改革方案获批或实施,一批新“万亿银行” 将相继亮相。从改革模式上看,较多省份推行联合银行模式,另有少部分选择统一法人模式。
随着农信系统改革逐步推进,多家新的“万亿银行”正在路上。例如,截至去年末,江苏农商银行系统资产总额达4.75万亿元;河南农商银行系统资产总额达2.6万亿元。内蒙古、甘肃、河南等地已选择统一法人省级农商行模式,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的高质量发展。
(文章来源:券商中国)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