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住房城乡建设成效显著,房地产新模式引领发展
AI导读:
“十四五”期间,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在稳增长、惠民生等方面成效显著。建设筹集超1100万套保障性住房,改造老旧小区24万多个。同时,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产值增长24%,“中国建造”品牌享誉海外。
新华社北京10月11日电题:为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为民生改善办实事——“十四五”时期住房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1日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住房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介绍,“十四五”以来,全国住房城乡建设系统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住房城乡建设工作的决策部署,坚持人民立场,深化改革、攻坚克难,着力稳增长、惠民生、防风险、促转型,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为民生改善办实事,其中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成为重要抓手。

多点发力提高人民群众居住水平
五年来,建设筹集各类保障性住房和城中村、城市危旧房改造等安置住房1100多万套(间),惠及3000多万群众;全国累计销售新建商品住宅面积约50亿平方米;全国累计改造城镇老旧小区24万多个,惠及4000多万户、1.1亿人……发布会上,一组组数据表明“十四五”时期人民群众的居住水平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提升,房地产政策调整功不可没。

“我们牢牢抓住‘安居’这个人民群众幸福生活的基点,适应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新形势,适时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倪虹说,同时,扎实做好保交楼工作,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稳步推进城中村和城市危旧房改造,积极发挥住房公积金作用,系统推进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基本住房需求和多样化改善性住房需求。
住房城乡建设部副部长董建国说,在保障困难群众基本住房需求方面,我国建立了包含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和配售型保障性住房的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在满足多样化改善性住房需求方面,我国坚持因城施策、精准施策、一城一策,充分赋予城市政府房地产市场的调控自主权,因地制宜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支持居民合理住房消费,通过市场体系满足居民的多样化改善性住房需求,推动房地产发展新模式落地。
“好房子”承载着千家万户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倪虹表示,住房城乡建设部将从好标准、好设计、好建材、好建造、好运维等五方面下功夫,着力推动“好房子”建设。
董建国说,“十四五”期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的决策部署。住房城乡建设部会同有关部门坚决贯彻落实这项决策部署,完善住房供应体系,建立“人、房、地、钱”要素联动机制,改革完善房地产开发、融资、销售制度,发展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

进一步提升城市人居环境质量
全力保障城市供水、供气、供热,全面开展城市体检,大力实施城市更新……“十四五”期间,我国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着力补齐民生短板,坚持抓好城市的“里子工程”。记者在发布会上了解到,五年来,我国加装电梯12.9万部,增设停车位340多万个、养老托育等社区服务设施6.4万个;更新改造供水、燃气、供热等地下管网84万公里;打造“口袋公园”1.8万多个、城市绿道2.5万公里。
城市更新是城市化发展的一个必然过程。住房城乡建设部副部长秦海翔表示,从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部署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以来,住房城乡建设部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出政策、明底线,推试点、抓项目,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方面,坚持体检先行,找准城市更新的着力点。目前,全国297个地级以上城市和150多个县级市已经全面开展了城市体检工作。另一方面,指导各地在统筹上下功夫,在重点上求突破,编制城市更新专项规划,精准实施城市更新项目,以更实举措推进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四好”建设。

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十四五”期间,我国坚持保护第一,推动应保尽保、以用促保,抢救保护了一大批历史文化遗存。秦海翔介绍,截至目前,全国共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43座、名镇312个、名村487个、传统村落8155个,历史文化街区1300余片,历史建筑6.89万处,形成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综合载体。
不断加快建筑业转型升级
建筑业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不断发展壮大,是“中国建造”的力量载体。“十四五”期间,我国建筑业不断转型升级,产业结构持续深化、建造技术显著提高、整体实力明显增强。
“建筑业与国民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改善密切相关。”住房城乡建设部副部长李晓龙介绍,2024年,我国建筑业产值32.7万亿元,比2020年增加了6.3万亿元,增长24%。同时,我国推动工程建设数字化设计,大力发展绿色建材、绿色建造、绿色建筑,累计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8亿平方米,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建造”品牌享誉海外,“走出去”步伐加快。2021年至2024年,对外承包工程业务累计签订合同额超过1万亿美元,完成营业额6400亿美元。
“我们将进一步深化建筑业改革,不断激发行业发展的内生动力,持续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打造‘中国建造’升级版。”李晓龙说。
(文章来源:新华社)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