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调整公积金贷款年龄上限,适应延迟退休政策
AI导读:
近日,郑州等地释放楼市政策优化信号,拟调整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借款人年龄上限,以适应国家延迟退休政策。北京、西安等多地已落地政策调整,延长贷款年龄上限至男性68岁、女性63岁。此举旨在释放改善型住房需求,但银行也面临新的风险考验。
近日,郑州释放楼市政策优化信号,拟调整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借款人年龄上限,此举旨在适应国家延迟退休政策,进一步释放改善型住房需求。
自2024年以来,全国多地出台类似政策,延长贷款年龄上限。据《证券日报》记者梳理,北京、西安、昆明、青岛等地已落地政策调整,将贷款到期年龄上限普遍延长至男性68岁、女性63岁,或法定退休年龄后5年,与国家渐进式延迟退休政策协同适配。
业内人士指出,公积金贷款年龄上限的调整,不仅放宽了借款人年龄限制,为延长贷款期限创造空间,还有助于释放住房消费潜力。然而,这也对银行风险评估与防控机制提出了新的考验,银行需在政策红利与风险底线间寻求平衡。
政策调整特征显著
4月23日,郑州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发布的征求意见稿显示,延迟退休职工办理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时,贷款到期年龄上限调整为男性68岁、女性63岁,或延长至借款人法定退休年龄后5年,且贷款期限最长不超过30年。本次意见征集时间为2025年4月23日至5月6日。
自2025年1月份国家推行弹性退休制度以来,多地住房公积金管理部门同步调整贷款政策,形成“法定退休年龄+5年”的弹性机制。北京、西安、昆明、青岛等地纷纷跟进,通过延长借款人年龄上限,进一步释放改善型住房需求。
综合来看,多地政策调整呈现三大特征:一是普遍延长年龄上限;二是形成双重约束机制;三是与国家延迟退休政策同步实施。
银行需强化风控
麟评居住大数据研究院高级分析师关荣雪表示,本轮公积金贷款年龄上限调整的原因主要基于三方面:适应延迟退休政策、降低购房者月供金额、满足不同年龄段人群的购房需求。
然而,业内人士也指出,政策落地过程中,银行面临多重风险挑战。银行需更加细致地评估高龄借款人的信用风险和还款能力,以确保贷款的安全性。同时,银行应与公积金管理中心保持密切合作,共同优化贷款流程和服务。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