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川渝两地持续推进公积金跨省域一体化改革,打破信息壁垒,创新资金融通机制,深化政策互认互通。自2025年以来,成渝两地灵活就业人员新开户数量已达3.62万人,缴存规模领跑全国,为两地群众实现“安居梦”提供有力支持。

成渝一家亲。4月14日,上游新闻记者从重庆市住房城乡建委获悉,重庆正持续推进川渝两地公积金跨省域一体化改革,旨在打破信息壁垒、创新资金融通机制、深化政策互认互通,为两地群众实现“安居梦”提供有力支持。相关数据揭示,自2025年以来,成渝两地灵活就业人员新开户数量已达3.62万人,缴存规模持续领跑全国,为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注入了强劲新动能。

手机审批“零跑腿”

近期,在四川省绵阳市工作的刘先生在重庆购置了房产,得益于两地信息共享系统的高效运作,他仅在30分钟内便完成了异地贷款审核。他感叹:“提交材料后,通过手机实时接收审批进度,全程无需跑腿,极为便捷。”这一体验正是川渝住房公积金一体化发展成果的直接体现。

自改革启动以来,川渝两地住房公积金部门率先在全国实现了跨省域公积金信息的实时在线共享,涵盖了缴存、提取、贷款等96项业务,实现了“一网通办”,显著提升了办事效率。

此外,两地还率先在全国试点住房公积金资金融通使用,打破了资金封闭运行的壁垒,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让更多缴存人能够利用公积金低息贷款购房。截至目前,重庆市已从四川省绵阳市、达州市融入资金共计1.28亿元,有效满足了缴存人的跨区域住房消费需求。

政策互认互通再升级

针对“在重庆缴存住房公积金,能否在成都购房并异地办理”的问题,随着川渝两地公积金互认互贷一体化合作的深入,这一难题已迎刃而解。

川渝两地政策的互认互通,使得缴存人能够“无差别”享受异地购房提取、贷款额度互认等权益。今年以来,重庆市已发放异地贷款579笔,总额达3.46亿元。同时,重庆市还支持川渝两地缴存人的自由流动,办理了异地转移接续0.44万人,涉及金额0.78亿元。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重庆创新实施了川渝两地公积金购房“又提又贷”政策,允许缴存人在公积金贷款购房时提取首付款。这一举措有效降低了购房者的综合成本,让川渝两地的缴存人切实享受到了改革带来的实惠。截至目前,重庆已支持缴存人提取首付款3.92亿元。

灵活就业者缴存规模持续扩大

为加速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深入实施,川渝两地住房城乡建设系统积极探索建立灵活就业人员公积金自愿缴存使用机制,将灵活就业群体纳入制度保障范畴,助力新市民、青年人解决住房难题。

今年初,在重庆工作的个体户周女士利用公积金贷款成功购入了首套住房。她表示:“每月仅需缴存800元,便能享受低息贷款,确实为我节省了大量开支。”

自2025年以来,成渝两地灵活就业人员新开户数量已达3.62万人,累计开户人数达到54.48万人,占全国13个试点城市缴存人员总量的34.9%,缴存规模持续领跑全国。

(文章来源:上游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