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一季度以来,土地市场明显升温,全国核心城市多宗热点地块成交带动住宅用地成交金额同比增长29.6%,平均溢价率为10.9%。房地产市场交易总体平稳,房企表现出更加积极的拿地意愿和投资信心,推动楼市双向良性循环。但整体而言,土地市场仍存在热度分化现象。

  一季度以来,土地市场呈现明显升温态势。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2个月,全国核心城市多宗热点地块成交,带动300城住宅用地累计成交金额同比增长29.6%,平均溢价率达到10.9%,多宗优质地块拍出较高溢价。其中,上海、杭州多宗土地溢价率超30%,成都、苏州核心区地块溢价率也保持在20%以上,楼市回暖迹象明显。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严跃进指出,土拍市场表现活跃,充分显示出土地资产的增值潜力和地价修复动力。随着一系列促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措施逐步显效,从房屋交易量到房屋价格再到土地交易的循环传导机制正在发挥积极作用,推动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今年前2个月,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金额同比降幅分别比上年全年收窄7.8个和14.5个百分点。从监测的40个重点城市来看,前2个月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金额同比分别增长1.3%和7.1%,显示出市场正在逐步复苏。

  “房地产市场交易总体平稳,带动了房企资金的畅通与预期增长。房企表现出更加积极的拿地意愿和投资信心,这有利于夯实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的态势,进一步推动从土地到楼市的双向良性循环。”严跃进表示。

  当前,我国正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土地供应模式与供应结构也随之发生深刻调整。专家指出,核心城市正加大优质地块供应力度,支持低密度住宅用地开发,以满足市场改善型住房需求。同时,“小而美”地块供应占比提升,这类地块能够吸引更多房企参与竞拍,特别是中小企业,有助于平衡规模扩张与经营效益,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从全国范围来看,核心城市土地市场交易活跃,但整体而言,土地市场仍存在较为明显的热度分化现象。一二线城市的核心区域依然是房企竞争的重点,而三四线城市的土地市场则面临着较大的去库存压力。业内人士认为,未来随着房地产市场相关政策的进一步深化调整,各地如何推动供地模式不断优化,以及众多房企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把握机遇,将是发展的关键所在。

  严跃进建议,地方在供地方面应积极围绕高质量地块进行供应,设定合理的地块占地规模和容积率,以更好满足房企的拿地需求。同时,可结合所在片区的去库存周期等,持续优化供地模式,吸引更多房企投资。对于核心优质地块竞拍轮次增加、拿地竞争激烈的情况,房企应对拿地成本有足够预期,确保拿好地、建好房。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