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北京市成功发行了一批总额达到563.9亿元的地方政府债券,包括一般债券和专项债券,专项用于棚户区改造、土地储备等项目。此举旨在拓宽政府进行土地储备的资金来源,为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提供支持。

  本报记者韩昱

  据北京市财政局网站消息,2月18日,北京市成功发行了一批地方政府债券,总额达到563.9亿元,包括101亿元的一般债券和462.9亿元的专项债券,均为新增债券。这批462.9亿元的新增专项债券资金将专项用于棚户区改造、土地储备、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等关键项目,部分资金还首次投向了土地储备领域,标志着2025年首批包含土地储备投向的专项债券落地。

  中指研究院政策研究总监陈文静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本次北京发行的专项债券规模庞大,超过460亿元,其中超过100亿元的资金专门用于土地一级开发项目。值得注意的是,这批专项债券的主要投向涵盖了城中村改造、棚改项目及土地一级开发项目等,但暂未涉及存量闲置土地的收购。

  土地储备曾是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的主要投资领域,业界称之为“土储专项债”。近年来,特别是自2024年起,财政部等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为发行用于土地储备的专项债券提供了坚实的支撑。例如,2024年10月,财政部宣布将联合相关部门实施利用专项债收储土地和收购存量商品房的政策;同年11月,自然资源部发布了《关于运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收回收购存量闲置土地的通知》,明确了相关操作要求,为各地开展相关工作提供了政策指导。

  此后,2024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优化完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管理机制的意见》,明确提出允许专项债券用于土地储备,支持城市政府回收符合条件的闲置存量土地,并在有需求的地区用于新增土地储备;同时,允许专项债券支持城市政府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

  长江证券研究所发布的研报显示,北京此次发行的债券中,用于土地储备的资金规模约为117亿元。此外,多数新增专项债券项目的披露文件中均提及“土地一级开发”,部分项目还涉及跨领域投资。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严跃进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以专项债券等政策工具为代表的财政政策正在持续发力,预计今年将成为财政支出大年。专项债券用于土地储备,无论是传统意义的土地一级开发,还是收回收购企业无力或无意愿继续开发的土地,都将为土地储备工作提供更大、更全面的支持,进而为房地产市场的止跌回稳贡献力量。

  今年以来,广东多地已陆续公示了收购存量闲置土地的项目及收储价格。据中指研究院不完全统计,截至2月12日,公示中涉及的土地总数已超过180宗,拟收购金额合计超过380亿元。预计接下来将有更多地区公示拟收购地块信息。

  陈文静指出,北京此次发行的专项债券投向包含“土储”,不仅拓宽了政府进行土地储备的资金来源,还为盘活存量闲置用地提供了资金支持,是助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的重要举措。对于地方政府而言,进一步盘活存量土地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储备土地资源,增强资金流动性,缓解资金压力,进而支持地方经济发展。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