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资“长钱长投”布局IPO,峰岹科技与华电新能受青睐
AI导读:
本文报道了险资通过参与峰岹科技和华电新能的IPO,积极响应国家战略布局,优化资产配置。峰岹科技作为半导体企业实现双重上市,华电新能募资超180亿元成A股规模最大IPO。险资作为“耐心资本”,注重长期价值投资,财政部新规将促使其更加重视长期稳健的投资策略。
“长钱长投”,险资提前“埋线”布局IPO。
据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官网,近日,泰康人寿以H股基石投资者身份参与峰岹科技(01304.HK/688279.SH)IPO,投资账面余额为1.79亿元,占其H股发行股份的8.69%,触发举牌。
峰岹科技是一家专业电机驱动芯片半导体公司,2022年4月在A股上市。7月9日,峰岹科技在港交所上市,首日涨幅16.02%;7月21日,收报157.20港元/股,较发行价累计涨幅30.46%。
此前,中国人寿、平安人寿也以原始股东的身份参与华电新能(600930.SH)IPO,发行前,二者持股比例分别为2.21%、0.61%。7月16日,华电新能登陆A股,首日大涨125.79%;7月21日,收报7.56元/股,较发行价累计涨幅137.74%。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表示,国家推动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为半导体和新能源等产业提供发展空间。泰康人寿投资峰岹科技以及中国人寿、平安人寿参与华电新能IPO,可看作是保险资本积极响应国家战略布局,通过参与高增长潜力企业的融资活动来优化其资产配置。泰康人寿1.79亿举牌峰岹科技H股
近日,泰康人寿发布举牌公告称,其以H股基石投资者身份参与投资峰岹科技IPO,投资峰岹科技H股的账面余额为1.79亿元,占峰岹科技上市发行H股股份类别的8.69%,占泰康人寿上季度末总资产的比例为0.01%。
截至2025年3月31日,泰康人寿总资产余额为16565.96亿元,净资产余额为1552.46亿元。该笔认购通过受托人泰康资产管理(香港)有限公司管理的账户出资,以泰康人寿名义与峰岹科技签署H股基石投资者协议。
峰岹科技成立于2010年,是一家专业电机驱动芯片半导体公司,2022年4月在A股上市。2024年,峰岹科技实现营收6.00亿元,同比增长45.94%;净利润2.22亿元,同比增长27.18%。2025年一季度,该公司实现营收1.71亿元,同比增长47.34%;净利润0.50亿元,同比下滑0.29%。
7月9日,峰岹科技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共发行1874.44万股,发行价120.5港元,募资总额为22.59亿港元,基石投资者包括泰康人寿等,合计认购1.12亿美元。上市首日,峰岹科技H股大涨16.02%。
作为国内首家实现“A股科创板+H股”双重上市的半导体企业,峰岹科技表示,香港上市是公司全球化战略的关键一步,公司将依托资本市场的力量,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推动中国智造的高端芯片技术走向世界舞台。
7月21日,峰岹科技H股收报157.20港元/股,总市值230亿港元,较发行价累计涨幅30.46%;峰岹科技A股收报197.88元/股,总市值210亿元。
时代周报记者就举牌峰岹科技H股联系泰康人寿采访,截至发稿未获回复。险资“提前埋线”布局IPO
除泰康人寿外,近日,中国人寿、平安人寿也以原始股东的身份参与了华电新能A股IPO。
7月16日,华电新能登陆A股,募资超180亿元,成为今年以来A股规模最大的IPO。华电新能上市首日股价暴涨125.79%,7月21日,收报7.56元/股,较发行价累计涨幅137.74%,总市值达3097亿元。
招股书显示,本次发行前,中国人寿持有华电新能7.96亿股,占比2.21%,为第三大股东;平安人寿持有2.19亿股,占比0.61%,在15位股东中排14位。此外,中国人寿还通过IPO战略配售进一步增持华电新能。
据了解,2021年12月,华电新能的前身——华电福新通过增资引战150亿元,引入15家战略投资者。彼时,中国人寿以20亿元战略投资华电福新,成为其最大的战略投资方和第三大股东,平安人寿则战略投资5.5亿元。2022年华电福新更名华电新能,2025年7月16日在上交所主板完成上市。
中国人寿表示,该项目既是持续推进ESG/绿色投资的重要举措,也是秉承“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稳健投资”的头雁范例。下一步,中国人寿将持续发挥行业头雁作用,以金融“活水”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平安资管也表示,此次被投企业的成功上市实现了保险资金与实体经济的合作共赢。未来,平安资管将继续提升保险资金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除中国人寿外,中国保险投资基金也以10.07亿元参与华电新能IPO战略配售,获配3.17亿股,成为该项目战略配售投资规模最大的投资者。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余丰慧表示,作为“耐心资本”,险资在参与企业IPO时更注重长期价值投资而非短期收益,当前市场环境下,险资“提前埋线”的布局能够以较低成本获取优质资产,但需要应对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
日前,财政部印发《关于引导保险资金长期稳健投资进一步加强国有商业保险公司长周期考核的通知》,明确国有商业保险公司绩效考核优化,将经营效益类指标的考核方式,调整为“当年度指标+三年周期指标+五年周期指标”,权重分别设定为30%、50%、20%,并要求自2025年度绩效评价起正式实施。
余丰慧称,财政部新规调整国有商业保险公司考核方式,通过引入3年和5年周期指标,将促使险资更加重视长期稳健的投资策略。新规落地后,险资的长期投资行为预计会呈现出更为审慎和持续的特点,更加注重投资项目的长远价值。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表示,预计2025~2027年,国有大险企在“硬科技+新能源”的合计持仓占比将提升到15%~20%,对应每年净增资金2000亿~3000亿元。
(文章来源:时代周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