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接近万亿元的健康险市场迎来突破节点,人身险与财险公司加速向健康险转型。数据分化明显,医疗险逆袭重疾险成新增长引擎,中高端医疗与带病体保险成接续力量。万亿级健康险蓝海已启幕,行业面临规模增长与筑牢保障根基的双重考验。

接近万亿元规模的健康险市场,正迎来突破的关键节点。在保险预定利率下调与行业转型压力下,人身险与财险公司正将健康险作为战略核心阵地,头部公司发挥资源整合优势,积极延伸健康服务价值链,加速健康险向“服务型产品”转型。

从最新出炉的行业保费数据来看,人身险公司和财险公司经营健康险数据呈现明显分化。2025年1—5月,保险业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3万亿元,同比增长3.8%,其中人身险公司经营健康险保费收入3879亿元,同比增长0.9%;财产险公司经营健康险保费收入1435亿元,同比增长9.5%。

在健康险的主要四大类险种中,曾经占据主导地位的重疾险已经进入存量市场。业内在受访时普遍认为,护理险、失能险迎来快速发展但尚未成规模,医疗险作为保费增长的主力最具看点。

随着三季度保险预定利率下调窗口日益临近,保险公司的产品策略调整加速推进,为避免利率下行削弱产品竞争力,各家公司正积极向两大类产品转型,一是具备利率浮动机制的分红险产品,另一个是侧重风险保障属性的健康险。

近期,寿险龙头中国人寿推出首款费率可调的10年期长期医疗险产品。该公司表示,将全力服务“健康中国”建设,大力整合健康管理、养老、医疗和护理等多方面的资源,提高产业链整合能力和影响力。

不过从数据来看,寿险公司对健康险的战略重视度仍有待提升。2025年1—5月,人身险公司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22797亿元,同比增长3.3%,其中健康险业务收入3879亿元,同比仅增长0.9%。

近年来,头部公司将健康险嵌入“保险+医康养”生态闭环,探索“第二增长曲线”。在医险协同战略上,中国平安发挥医疗健康生态圈优势,旗下专业子公司持续深耕“保险+医疗健康”服务模式。中国太保实施“大康养”战略,通过完善产业布局,构建全周期服务链,推动康养服务与保险主业协同共生。

对于财险公司而言,车险竞争加剧导致增长承压,叠加新能源车占比提升带来的利润收窄,倒逼其向健康险领域寻求突破。已有50多家财险公司将健康险纳入前五大险种。2025年1—5月,财险公司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7805亿元,同比增长5.2%,其中健康险业务收入1435亿元,同比增幅达9.5%。

在业内人士看来,互联网渠道的深度渗透正重塑健康险的行业格局。随着健康险销售向线上渠道倾斜,兼具消费属性与高杠杆特性的产品更易激发公众自发购买需求,形成“保障意识觉醒—线上消费—需求深化”的正向循环。

健康险一般由重疾险、医疗险、护理险、失能险等细分险种构成。据业内人士透露,重疾险和医疗险目前占据着健康险市场的绝大部分份额。当前,我国2024年医疗险在健康险中占比已接近50%,医疗险正上演对重疾险的“逆袭之战”,有望成为健康险市场新的增长引擎。

谈及医疗险的发展势头,中再寿险高管在受访时指出,医疗险取代重疾险成为健康险核心,是“需求驱动下的必然结构变革”,这一进程或在未来2~3年内完成。

在业内看来,重疾险新旧定义切换、预定利率下调节点,市场不断的炒停售行为让重疾险市场趋于饱和。2015年—2016年间,百万医疗险的出现标志着商业医疗险真正切入“解决医疗费用痛点”的赛道,逐渐改变了重疾险一险独大的健康险市场格局。

“相对来说,医疗险有更好的发展基础。”在阳光人寿相关负责人看来,医疗险属于刚需产品,不管老中青还是儿童都有看病和医疗费用补偿的需求。经历了百万医疗、惠民保等爆款产品后,在医保商保融合、DRG和药品集采等多重因素刺激下,医疗险正在加速转型,有向中端医疗和次标带病医疗发展的趋势,已形成一定共识。

从近年的承保数据来看,医疗险新单件数和保费稳步增长,大量客户转向性价比高且刚需的医疗险产品,健康险业务结构发生显著调整。

除传统医疗险外,细分功能型产品正成为新的增长极,其中护理险与失能险的总保费规模有望突破千亿元。业内人士分析,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和慢病发生率逐年上升,护理险的需求持续释放。

中再寿险高管指出,这类功能细分产品的出现,正逐步瓦解重疾险“功能模糊”的市场定位。数据显示,成熟市场中失能险与长护险合计占比达35%,而重疾险仅占5%。当前国内市场已呈现相似趋势。

近年来,作为主力险种的百万医疗险面临增长瓶颈,保险公司正通过升级产品责任打响存量市场“保卫战”。部分百万医疗险新增外购药报销、公立医院国际部/特需部及私立医院费用覆盖等责任,逐步向平价中端医疗险转型。

业内指出,当前中端医疗险的增长主要依赖存量客户资源的结构性转移。即便中高端医疗险尝试将DRG付费缺口纳入保障范围,商保赔付仍受公立医院用药限制。

随着健康人群医疗险渗透率提升,带病体成为各家保险公司争夺的增量市场。京东安联保险相关负责人表示,带病体保险是为患有慢性病或既往症人群提供的健康保险产品,其发展源于传统健康险对带病群体的排斥以及医疗费用压力的持续增加。

阳光人寿相关负责人提到,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慢性病医疗和长期护理需求较多,可开发综合保险产品,提供一站式服务。要加强保险产品与健康管理服务的生态打造,与线上问诊、电子处方、远程医疗等便捷的线上服务结合,提升客户感知。

海通证券数据显示,商业健康险目前主要覆盖15%的健康人群,轻症、中症都是广阔的蓝海市场。

老年人群、慢病患者等“非标体”的保障需求,正推动行业从“保健康体”向“保带病体”转型。据保险机构数据,2024年带病体保险市场规模已突破120亿元,较2023年增长50%,预计未来5年有望发展为千亿级蓝海市场。

万亿级健康险蓝海已启幕,中高端医疗、带病体保险等能否成为新的增长引擎,仍需行业进一步探索。2025年,突破万亿元只是新起点,真正的考验在于能否在规模增长中筑牢保障根基,让健康险从商业数字转化为民生温度。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