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险成健康险市场新宠,医、药、险融合发展成关键
AI导读:
随着重疾险势弱,医疗险已成为健康险市场新宠。医保改革背景下,医疗险发展核心备受关注。业内人士指出,商业医疗险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中角色越发关键,医、药、险融合成为关键,但目前仍处于初期阶段,面临诸多挑战。
随着重疾险势弱,医疗险已成为健康险市场的“新主角”。有行业数据显示,医疗险正在超越重疾险,成为健康险第一大险种。
在医保改革的背景下,医疗险的发展核心备受关注。近日举行的镁信健康生态合作大会上,多名业内人士指出,商业医疗险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中的角色越发关键,尤其在创新药械支付等领域存在广阔增量空间。未来,高质量的医疗保障体系必将走向医、药、险融合。这一趋势已成为业内共识。
镁信健康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张小栋表示:“当商保不再仅是‘支付工具’,而是深度融入医药创新生态时,便能成为打通供需的‘价值引擎’,实现多方共赢。”然而,目前医药险融合仍处于初期阶段,面临协同深度不足、数据壁垒、专业人才短缺等瓶颈,需政策支持、加快核心基建、加强精细化运营来突破。
医疗险主导健康险市场,融合发展成内核
金融监管总局信息显示,2024年健康险保费达9773亿元,虽未突破万亿元,但内部结构已悄然变化。泰康保险集团发布的报告显示,2024年医疗险增速预计超10%,超过健康险整体增速,占比首次超过重疾险,成为健康险市场第一大险种。
百万医疗险曾是医疗险增长的主要动力,但随着医保改革深化,其支付效用将受影响。业内普遍认为,商业医疗险未来空间广阔,但发展内核将发生变化,医、药、险融合成为关键。
与会人士指出,基本医保覆盖人群虽广,但高端/高价值医疗需求难以满足。医保支付改革下,用户就医方式和费用发生深刻变化,给商业医疗险带来更多发展空间,特别是在创新药械支付方面。
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创新药械市场规模预计达1620亿元,但个人现金支出占比仍高达49%,医保基金支出约占44%,商业健康保险赔付仅占7.7%。若商保规模及支付力度释放,有望于2035年成为创新药械最主要支付方。
镁信健康首席创新官冯昊认为,生物医药与商业健康险的发展已走到交叉路口,融合发展将成为下一个周期的重要方向。
医、药、险融合瓶颈待突破
多名参会人士认为,医、药、险融合发展是走向高质量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必经之路,但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面临诸多挑战。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办公室主任窦勇表示,痛点在于涉及多部门、多领域,需政策协同;商保产品需改进;数据未打通,难以精算推出精准保险产品。
业内人士指出,商业健康险投保严格,难以满足慢病人群等特殊群体需求;保障范围有待提升。镁信健康首席商务官郎立良表示,商业健康险创新需解决保障全面、服务升级和创新普惠三大任务。
针对医保改革下对高品质医疗的需求,险企推出中端医疗险产品,被视为医疗险第三增长曲线。然而,商业健康险仍游离于医疗、医药体系之外,需进一步提升服务网络和品质建设,进行精细化、专业化运营。
业内人士认为,需政策支持数据开放、构建行业基础设施,推动医、药、险融合。太保寿险原董事长徐敬惠提出构建四大核心基建:目录体系、医生专家网络、诊疗共识、药品供应链,以及多元化支付方式与科技能力双轮驱动。
跨行业数据互联互通也被认为是关键。中再寿险产融创新事业部总经理张楚分析称,医保局正积极开放医保数据,允许商业保险公司分析,以提高风控核保效率,但商保结算方面仍面临挑战。
太平洋寿险总经理助理刘余庆表示,医药险融合需更多不同背景人才参与,包括医学、卫生经济学、卫生统计学背景的人学习精算,进入险企从事健康险产品开发。
徐敬惠强调,中国商业健康险正从“被动支付”向“主动管理”转型,让商业健康险发挥出灵活定制与风险保障的双重价值,实现优质医疗资源顺畅流通。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