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保险业前5月保费收入3.06万亿元,同比增长3.77%,人身险保费增速超15%,财产险非车险业务增长显著。行业经历变革浪潮,新能源车险、预定利率下调等成焦点,未来市场将更趋多元化、高质量。

  保险业前5月“成绩单”出炉。6月29日,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金融监管总局近日发布的最新一期保险业经营情况显示,保险业今年前5月实现保费收入3.06万亿元,可比口径下同比增长3.77%。聚焦于5月单月来看,人身险保费同比增长超15%。另一大显著变化则来自财产险公司的非车险,健康险和意外险在内的两大险种今年前5月的保费规模快速增长,如意外险保费同比增速达12.55%。

  今年一季度,保险业保费收入增速一度不足1%,今年前5月整体保费实现回暖,是由于哪些因素推动?年内保险业正经历怎样的变革浪潮?

  人身险单月保费增速激增

  数据显示,今年前5月,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3.06万亿元,可比口径下同比增长3.77%。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和人身险保费收入分别为6129亿元、2.45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97%和3.72%。赔付方面,今年前5月,保险业实现赔付支出1.17万亿元,同比增长9.91%。

  聚焦于5月单月来看,人身险市场上演“规模与质量”的平衡术。新单保费增速持续改善,5月原保费规模达3328亿元,可比口径下同比增长16.72%。中央财经大学副教授刘春生表示,人身险新单保费持续改善,显示市场需求逐步释放。

  北京工商大学中国保险研究院副秘书长宋占军也表示,人身保险公司5月单月保费激增,源于保险市场预估下一步人身保险定价利率下调,从保险代理人和保险消费者两端共同发起的“炒停售”行为。

  对于财产险公司而言,财产险公司今年前5月保费收入7805亿元,可比口径下同比增长5.22%,车险保费占比仍居高位,保费收入为3720亿元,同比增长4.4%。从非车险领域的健康险、意外险保费收入情况来看,两大险种分别实现9.57%、12.55%的同比增长。

  宋占军表示,非车险增速高于车险,是近年来财产保险公司大力发展非车险业务的体现。尤其是财产保险公司积极发展健康保险业务,财产保险公司健康险业务增速远高于人身保险公司。

  机遇和变局下如何再突破

  新能源车险毫无疑问是财产险领域最受关注的话题之一。今年1月四部门联合发布新能源车险指导意见,与此同时,针对新能源车险保费高、出险率高、赔付率高等问题,保险公司推进专项创新。

  “新能源车险的赔付率居高不下,行业整体经营亏损严重,这也拉高了车险的整体赔付成本。”普华永道年内发布的财险行业发展趋势展望指出,未来险企将会与车企探索共赢合作的“车生态”模式,从而局部实现降低赔付成本的目的。

  对于人身险领域而言,“离预定利率下调还有多远”这一疑问时刻在保险业上空“盘旋”。近日,有险企将旗下一款分红险产品的预定利率从市场普遍的2%上限下调50个基点至1.5%,打响了预定利率下一阶段调降的“第一枪”。

  政策层面,为防范化解低利率市场环境下潜在的保险行业利差损风险,监管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基于此,中国人寿今年4月发布行业趋势展望,其中包括浮动收益型产品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需要关注的是,今年以来,保险业持续有新政策落地。如中国人民银行等六部门于6月24日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其中指出,鼓励金融机构研发符合参加人养老需求、具有长期限特征且具有一定收益率的个人养老金专属产品。

  业内人士分析表示,今年前5月,保险业在稳健增长的同时,结构持续优化,保障功能不断增强。未来随着行业深化改革和创新驱动,财产险和人身险市场将呈现更加多元化、高质量的发展格局。

(文章来源:北京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