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资金入市新措施:长期投资试点范围扩大,助力资本市场稳定
AI导读:
5月7日,国新办发布会介绍金融政策支持稳市场稳预期情况,提出扩大保险资金长期投资试点范围、调整偿付能力监管规则等措施,为市场注入更多增量资金,增加长期资金供给,助力资本市场稳定。
5月7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一揽子金融政策支持稳市场稳预期”有关情况。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宣布,将进一步发挥保险资金作为耐心资本和长期资本的作用,加大入市稳市力度,推出三条关键措施。一是扩大保险资金长期投资试点范围,近期计划再批复600亿元,为市场带来新的增量资金;二是调整偿付能力监管规则,将股票投资的风险因子调降10%,以鼓励保险公司加大入市力度;三是推动实施长周期的考核机制,促进“长钱长投”。
自2023年9月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关于优化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标准的通知》以来,保险资金在持续低利率环境下,逐步增加股票配置比例。据中泰证券测算,若针对险资持有的沪深300股票风险因子下调10%,在50%沪深300成分股配置下,可释放最低资本约364亿元,若全面增配沪深300,对应股市资金可达1349亿元。
业内人士指出,这些措施有助于稳定资本市场。对保险公司而言,增加股票资产配置并长期持有,能更好地落实长期价值投资理念,并与长期负债相匹配,实现穿越周期的稳定经营。
三措施助力长期资金供给增加
北京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教授朱俊生表示,扩大试点范围可直接提振市场信心,调降风险因子能释放资金空间,长周期考核则能减少短期业绩压力,引导资金聚焦长期价值投资。这些措施共同为资本市场增加了长期资金供给,有助于市场稳定。
朱俊生还提到,对保险机构而言,增加权益资产配置可对冲低利率环境下的固收类资产收益下行压力,优化资产负债匹配。对实体经济而言,通过优化偿付能力监管规则等政策,可进一步拓展保险资金入市空间,促进“资金-资本-资产”良性循环,提升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效能。
普华永道中国金融业管理咨询合伙人周瑾认为,保险资金具有期限长、投资风格稳健等特性,是支撑股市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加大保险资金入市力度有利于减少股市波动,倡导价值投资理念,完善资本市场功能。
所谓长期股票投资试点,是指保险公司出资设立私募证券基金,主要投资二级市场股票并长期持有。
近年来,中央金融办和证监会等监管部门已出台多项政策,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构建“长钱长投”的制度环境。此次措施是对这些政策的进一步细化和落实。
截至目前,已有两批保险资金长期股票投资试点落地,涉及8家保险公司,合计规模达1620亿元。加上本次600亿元批复,试点规模将达到2220亿元。
中泰非银分析师葛玉翔表示,长期股票投资试点通过特定权益工具组合,降低了权益资产市值波动对净利润的影响。首批试点的鸿鹄基金已先后进入多家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股东。
权益投资配置空间进一步释放
2023年9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通知,优化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标准,降低保险公司投资沪深300指数成分股的风险因子,进一步释放险资进行权益投资的配置空间。
据中泰证券估算,若针对险资持有的沪深300股票风险因子下调10%,在特定配置假设下,可释放最低资本约364亿元,若全面增配沪深300,对应股市资金可达1349亿元。这一调整在不加大资金占用的情况下,进一步释放了险资的权益投资配置空间。
周瑾指出,监管部门过去一段时间通过扩大试点范围、增加试点资金量、优化考核机制和资本约束规则等措施,有效推动了长期考核机制的落地。此次调整偿付能力监管规则,对资本紧张的保险公司是一次松绑,将推动其释放更多资本以加大资金入市力度。
今年初,监管部门已明确提及引导大型国有保险公司增加A股投资规模和实际比例,并实施长周期考核机制。这些措施共同为资本市场注入了更多长期稳定的资金。
对外经贸大学保险学院教授王国军建议,可考虑允许险资持仓核心指数成分股,以成本法估值,这将大幅释放权益配置空间,提高保险资金的投资收益,并为资本市场注入更多长期稳定的资金。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