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资动作频频:举牌、私募与万亿级加码权益市场
AI导读:
今年以来保险资金在资本市场动作频频,包括举牌上市公司、设立私募基金及加码权益市场。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余额突破36万亿元,保险资金大力加仓权益市场,股票投资余额和占比均持续提升,预计全年二级权益配置比例将提升2pct左右,对应增量资金将达万亿左右。
央广网北京8月19日消息(记者牛谷月)今年以来,保险资金在资本市场上动作频频,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港交所网站披露,日前中国平安分别增持中国太保至其H股总股本的5.1%、增持中国人寿至其H股总股本的5.04%,这也是时隔六年,险资再次出手举牌保险股。
据央广财经记者不完全统计,2025年以来,保险公司触发举牌的投资事件达到29次,已超2024年全年的举牌次数。险资通过举牌、设立私募基金等形式,持续加码资本市场。
从“扫货”银行到举牌同业
2019年,中国人寿两次增持中国太保H股,触及举牌线。时隔六年,市场再现保险龙头举牌保险龙头。
据港交所网站披露,中国平安于8月11日买入中国太平洋保险H股股票,合计耗资近5584万港元,持有中国太保H股的比例增至5.04%,触发举牌。
8月12日,中国平安再次买入中国人寿H股股票,合计耗资约2.13亿港元。举牌后,中国平安持有中国人寿H股比例达5.04%。
对此,中国平安回应称,相关投资属于财务性投资,是险资权益投资组合的常规操作。
“本次举牌释放了重要信号:险资同样也会关注保险股,保险股同样属于‘红利’范畴。”中泰证券非银金融首席分析师葛玉翔指出。
今年以来,险资掀起新一轮“举牌潮”,年内险资29次举牌23家上市公司,举牌次数和举牌上市公司数量皆创近4年新高。整体来看,今年险资主要布局在以银行、公用事业、能源为代表的高股息个股。
“险资举牌银行股的核心逻辑在于‘防御性配置’与‘收益稳定’。”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表示。
民生证券研究院非银金融首席分析师张凯烽认为,举牌低估值、负债成本逐步降低、公司治理清晰且稳定、商业模式较好和分红水平逐步提升的保险股是保险资产配置的内在需求。
千亿险资布局私募
除了密集举牌上市公司股票以外,保险资金正通过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渠道加速涌入A股市场。
近日,太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中国人保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相继获批设立私募基金管理公司。至此,保险系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公司总数量增至7家。
“险资系私募”是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的具体落地形式,目前,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正加速落地,至今已有三批试点,试点金额合计达2220亿元。
业内人士认为,在监管政策持续引导与利差损压力的双重驱动下,保险资金有望加快入市步伐。
“投资的方向主要是包括公司治理良好、经营业绩优良,同时也注重股东回报的这样一些大型蓝筹股。”中国人寿集团旗下资产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称。
中信建投证券研报指出,通过参与长期股票投资试点设立私募基金将有利于保险公司更好地发挥其长线机构投资者的优势。
万亿级险资加码权益市场
随着险资“举牌潮”的涌现和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的加速落地,险资正“跑步”入市。
根据金融监管总局近日发布的二季度银行业保险业主要监管指标数据,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余额突破36万亿元,达到36.23万亿元,同比增长17.4%。
透过数据,我们能看到险资的配置去向。一方面,债券仍是保险资金最主要的配置方向,占比超51%。另一方面,保险资金大力加仓权益市场,人身险公司和财产险公司股票投资余额和占比均持续提升。
业内人士认为,“资产荒”下,固收收益率下行,经济复苏预期及居民储蓄型保险需求上升,为险资入市进一步松绑。招商证券研报预计,2025年保险业资金运用余额有望实现两位数以上的增长。
田利辉认为,未来险资配置逻辑将从“防御”向“成长”演进。保险资金规模大、期限长、来源稳定,是资本市场的重要力量和稳定器。
今年1月,中央金融办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今年4月,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关于调整保险资金权益类资产监管比例有关事项的通知》;7月,财政部发布《关于引导保险资金长期稳健投资进一步加强国有商业保险公司长周期考核的通知》……
专家表示,险资作为“长线资金”将优化资本市场结构、抑制短期投机,推动价值投资。国金证券研报指出,随着保险公司加仓需求的提升以及政策为险资入市持续松绑,险资加仓股票将持续,预计全年二级权益配置比例将提升2pct左右,对应增量资金将达万亿左右。
(文章来源:央广财经)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