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4月8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通知,调整保险资金权益类资产监管比例,提高创投基金集中度比例,引导险资加大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股权投资力度,拓宽权益投资空间,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多股权性资本。

4月8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调整保险资金权益类资产监管比例有关事项的通知》,调整权益资产及创投基金投资要求。通知提出提高创投基金集中度比例,引导险资加大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股权投资力度,服务新质生产力。

此外,通知还上调了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上限,放宽税延养老比例监管要求。近年来,险资支持创投行业持续获得政策扶持,各方在资金调配、风控和收益分配上创新探索,提升险资运用效能,支持实体经济。

拓宽权益投资空间

4月8日,险资权益类资产监管比例调整方案出炉,涉及广义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调整及对创投基金支持方案。险资释放对一二级市场均为机遇。

通知上调部分档位偿付能力充足率对应的权益类资产比例5%,拓宽权益投资空间,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多股权性资本。险企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把控权益类资产占比,最高可达50%。

某险企负责人表示,险资投资运营是保单持有人财富管理需求及保险公司稳定经营的重要保障。目前产品利率下调,保单持有人内部收益率实现周期延长,销售压力加剧。

权益类资产配置对改善险资投资收益率具有显著弹性,核心在于配置比例审慎管理。新规实施后,偿付能力达标机构可优化资产配置,增配权益类资产,提升整体投资组合风险调整后收益水平。

降低一级市场门槛

对于权益资产,不仅涉及二级市场,还包括一级市场股权投资。险资参与一级市场投资面临门槛高、项目条件苛刻等问题。

通知重点提高创投基金集中度比例,引导险资加大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股权投资力度。保险公司投资单一创投基金账面余额占比不得超过30%,较此前20%有所提升。

尽管有参投比例规定,但实际上能拿到险资支持的机构很少。提高创投基金集中度比例可放宽门槛,但险资对创投行业投入比例降门槛仍需险企对项目参投及回款周期等方面进一步“松绑”。

险资对外投资谨慎,科技类项目投资进程漫长,能坚持下来的险资不多。政策实施需行业跟进探索,对优质中小型险企来说,机会难得。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