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健康险发展:机遇、瓶颈与转型之路
AI导读:
本文探讨了商业健康险在医保改革背景下的发展机遇与瓶颈。医保控费和集采推动外购药责任升级,但整体增速仍面临挑战。百万医疗险遇发展瓶颈,赔付率低、免赔额高致消费者获得感不足。行业正反思产品设计短板,从“赔钱工具”转向健康管理,提升服务效率。
在上海某科技大厂工作的陈志因日常压力较大,被确诊为中度焦虑,需每日服用辉瑞生产的精神药物舍曲林。他称从今年开始,常去的三甲医院开不到进口版舍曲林,只有国产版,若想用辉瑞生产的版本,需拿着处方去医院对面的药店。
资深保险经纪人张慧也表示,今年理赔案中,涉及外购药和国际部的案例数量显著上升,前来咨询的客户中,问院外进口药能否报销的也越来越多。
2024年下半年,国家医保局发布按病组(DRG)和病种分值(DIP)付费2.0版方案,要求2025年1月起在全国落地实施。由此公立医院在普通病区对高价进口耗材、创新药的使用被严格限额,但需求不会消失,医保改革被视作商业健康险发展的契机。
健康险大升级
医保控费和集采加速推进,让外购药责任升级为中端医疗险甚至百万医疗险的“标配”。今年5月,腾讯微保旗下多款“微医保”系列医疗险产品全面拓宽院外购药。腾讯微保并非个例,蚂蚁保宣布旗下百万医疗险品牌“好医保”系列的核心产品进行新版升级,扩充了院外购药的报销责任。
“外购药责任”成了商业健康险的新增长杠杆。华泰证券研报分析指,医保支付改革激发出更高的商业医疗保险需求,预计中端医疗险受益较多。
蚂蚁保平台医疗险负责人周豪杰表示,商业健康险的补位,让先进医疗方式更便捷地触及普通百姓。
从2023年起,多家险企开始给中端医疗险叠加国际部、特需部增值服务。
业内普遍预期,当“医保保基本、商保补升级”成为常态后,看病的最大分野将是“医保支付”还是“商保支付”。
增长瓶颈与“鸡肋”之惑
尽管药品责任的创新为医疗险注入了新活力,商业健康险整体增速仍面临瓶颈。2024年我国商业健康保险保费收入约9774亿元,同比增速已从此前的两位数回落至个位数。
对外经贸大学创新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龙格表示,无论是百万医疗险加入 “外购药责任”还是中端医疗险提供附加责任,能带来的销量十分有限。
备受关注的百万医疗险本身也遇到了发展瓶颈。由于DRG/DIP等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推进,不少保险从业者甚至断言“百万医疗险以后会变鸡肋”。
引发这一判断的根源在于医保支付改革对医疗费用结构的冲击。对百万医疗险而言,这意味着被保险人更难达到1万元的年度免赔额门槛。
大量常见病住院花费被定额标准封顶后,患者从商业医疗险获得报销的空间自然缩小。此外,百万医疗险的高免赔额和低赔付率也使消费者获得感不足。
健康险赔付率间的参差也较大。北京工商大学保险系副系主任宋占军表示,市场上头部公司短期健康险的综合赔付率一般在60%或以上。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头部公司赔付率和承保利润双高。
但2024年,在50多家布局健康险的财险公司中,近40家公司健康险业务承保亏损,占比约七成,多数为中小险企。
北京联合大学金融系教师杨泽云表示,短期健康险由于单笔保单价格低,保险公司为了可持续经营短期健康险,只有降低综合赔付率。此外,保险行业对于意外、疾病及医疗风险数据掌握得有限,产品定价和风险评估不够精准,难以精准定价,此时,为了降低保险公司经营风险,则会提高定价,最终使得综合赔付率较低。
更严峻的是,在“鸡肋”论调甚嚣尘上之时,部分消费者可能对医疗险产生观望情绪。
从“赔钱工具”到健康管理
商业健康险行业也开始反思过去产品设计中的短板。腾讯微保产品负责人表示,医疗险产品的有关“降低免赔额”设计本质是满足不同用户群体的风险保障需要。众安则大胆切入带病群体,推出“爆款”众民保中高端医疗险,对一般既往症均可保可赔。
在产品之外,医疗险不应再被动充当“赔钱工具”,而要主动参与医疗资源配置、提升服务效率,成为医疗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腾讯微保产品负责人表示,当前医疗险的附加服务需从“资源堆砌”转向“关键场景破局”。新一代医疗险产品正广泛嵌入健康管理和医疗增值服务,通过“治未病”降低赔付和提升客户体验。
安盛天平首席市场营销官戴思远则认为,商业保险公司的价值对于客户而言,是从保险赔付者到健康陪伴者。对于院方来说,应该成为链条闭环的效率提升者,作医疗服务生态的建设者。
这意味着商业保险公司要从过去单纯理赔赔付的角色,转型为医疗健康管理的“参与者”和患者的“陪伴者”。
有大型险企战略部人士表示,保险和医疗服务的结合已经到了非常深入、实用的地步,进一步结合,保险就可能在中国“管理式医疗”里面起主导作用。
(文章来源:界面新闻)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