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调整保险资金权益类资产监管比例有关事项的通知》,上调权益资产配置比例上限,提高投资创业投资基金集中度比例,放宽税延养老比例监管要求,旨在优化保险资金比例监管政策,加大对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近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关于调整保险资金权益类资产监管比例有关事项的通知》,旨在优化保险资金比例监管政策,进一步加大对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通知主要涵盖了三大方面的调整:首先,上调了权益资产配置比例上限,简化了档位标准,针对不同偿付能力充足率的保险公司,将权益类资产的投资比例上调了5%。其次,提高了投资创业投资基金的集中度比例,为创新型企业提供更多资金支持。最后,放宽了税延养老产品的比例监管要求,促进了养老保障体系的完善。

这一系列举措是优化保险资金资产配置的关键步骤,有助于保险业更好地发挥长期资金和耐心资本的优势,促进金融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实现多方共赢。一方面,保险资金的大规模、长期性为资本市场带来了稳定性,成为稀缺的长期资金来源。另一方面,保险资金的高度适配性满足了产业升级的资金需求,有助于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和质量。

此外,这一调整还增强了保险资产配置的灵活性,特别是在长期低利率环境下,权益投资对提升保险资金收益的重要性愈发显著。上调权益资产配置比例上限、简化档位标准,有助于保险机构把握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机遇,提升资产负债匹配的质量和效率,增强保险经营的稳健性。

多家保险机构对此表示积极响应,坚定看好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前景,将充分发挥险资长期投资优势,做好真正的耐心资本。然而,也需注意到保险资金的负债端属性决定了其对绝对收益的追求,因此在新金融工具准则下,权益资产波动对保险机构财报的影响需得到有效施策。

保险机构在开展权益类资产配置时,应进一步强化投资风险管理,包括优化资产负债匹配策略、完善投研体系、加强对各类账户资产的风险收益特征研究,并灵活运用多种综合金融工具和投资策略。同时,《通知》也强调了保险资金运用的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和资产负债匹配原则,要求保险机构合理安排各类资产配置比例,完善风险监测、控制和报告机制。

综上所述,保险资金在开展权益类资产配置时需科学施策,充分发挥长期资金和耐心资本优势,增强底层资产稳定性,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充分发挥保险业的经济“助推器”和社会“稳定器”作用。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