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中国信保2024年承保金额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同比增长10%,支付赔款增长11.7%。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在外贸中的重要性提升,得益于全球经济稳定增长、稳外贸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及企业风险保障需求上升。未来,中国信保将加大创新力度,助力外贸结构优化和长期稳健增长。

  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信保”)前不久公布的2024年业务数据显示,中国信保全年承保金额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大关,同比增长10%,支付赔款增长11.7%,服务支持客户数量增长12.4%。相较于同期我国进出口商品总值(按美元计)增速3.8%和出口总值增速5.9%,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在外贸中的渗透度和重要性得到明显提升,承保金额占出口总额的比重达到了28.6%。

  出口信用保险发展成果显著,主要得益于三方面因素。首先,2024年全球经济增长相对稳定,商业活跃度提升,加之部分国家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导致抢订单行为增加,企业出口规模显著增长,为出口信用保险提供了良好的需求基础。其次,稳外贸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出口信用保险被纳入多项国家及省市政府政策文件。2024年11月,商务部印发《关于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政策措施》,将扩大出口信用保险承保规模和覆盖面作为首要措施,为出口信用保险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最后,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加深,企业开拓海外市场面临更多风险挑战,信用保险保障需求上升。中国信保在普惠业务、融资增信、资信评价等方面强化服务,有效支撑了业务发展。

  出口信用保险在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具有特殊重要性。联合国贸发会议报告指出,全球贸易占比自2008年后停滞,加之保护主义抬头、技术进步加速、供应链波动,国际贸易秩序正被打破。在此形势下,我国外贸需持续保持韧性与活力,探索新模式、新业态,建设海外仓等基础设施,推出新产品、新品牌,拓展新贸易伙伴。出口信用保险作为国际通行的贸易促进制度,具有损失补偿功能,为贸易融资提供信用增级,降低融资成本。

  未来,应高度重视出口信用保险的“减震器”“稳定器”作用,坚持政策性定位,加大创新力度,扩大承保规模和覆盖面,丰富产品种类,拓展业务范围,缓解商业风险和国家风险冲击,为外贸结构优化和长期稳健增长积蓄动能。同时,强化风险管理中枢作用,建设国际信用数据库,拓展资信调查和理赔追偿渠道,探索数智化变革,完善风险评估及预警体系,提升业务发展可持续性。

  此外,探索出口信用保险+融资服务的综合性金融服务新模式,发挥外贸“融资引擎”功能,提升国际化服务能力和水平。数据显示,全球贸易高度依赖信贷支持,信用保险的融资支持功能对促进贸易和支持增长作用显著。中国信保应以出口信用保险和风险减量服务为牵引,形成一站式解决方案,降低企业准入门槛和融资成本,尤其利于中小企业。未来,应瞄准世界领先水平,为更多中国企业提供差异化保险产品和服务,助力外贸“破维升级”。

  (作者系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教授)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