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新能源车险市场快速增长,得益于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持续扩张。然而,高赔付率的行业特性让险企面临困境。业内人士认为,新能源车险盈利的关键在于成本可控化和风控精准化。同时,自动驾驶成为新能源车险市场的新变量。

迅速成长的新能源车,正成为险企的必争之地。根据2024年各家年报及业绩会披露,人保财险新能源车险保费占比已达17.2%,承保车辆超过1159万辆。太保产险的新能源车险保费占车险保费比例也达到了17.03%,累计为超过460万车主提供了风险保障。

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持续增长,催生了一个庞大的车险潜在市场。然而,高赔付率的行业特性,让部分险企望而却步。车主抱怨保费贵,险企则称亏损,新能源车险面临两头难的困境。如何优化定价机制?行业有哪些探索?

险企的“双刃剑”

太保产险新能源车险整体保费在2024年达到了183.17亿元,占全部车险保费的17.03%,增速高达48.55%。人保财险承保的新能源车数量同比增长57.3%,保费收入同比增长58.7%。

在上市险企的业绩发布会上,太保产险总经理陈辉和人保财险总裁于泽都公布了各自的新能源车险最新数据。平安产险虽未披露具体数据,但也紧盯这一市场,积极探索风险减量服务,完善新能源专属定价模型,提升车险盈利能力。

新能源车险市场的快速增长,得益于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持续扩张。202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1286.6万辆,保有量已达3140万辆,占全国汽车总量的8.9%。

然而,伴随保费增长的是保险公司的综合成本率。新能源车险让险企“又爱又恨”。

从行业数据来看,2024年我国保险行业承保新能源汽车3105万辆,保费收入1409亿元,但承保亏损57亿元,连续亏损。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分析,新能源车与传统燃油车在构造上存在显著差异,尤其是三电系统(电池、电机、电控),其维修成本高昂,技术复杂,保险责任范围也不同,这使得保险公司在承保新能源车险时需承担更高风险。此外,保险公司缺乏足够的数据和经验来精准定价,新能源车的使用场景也与传统燃油车有所不同,增加了出险概率。

期待“拐点”到来

于泽提出,力争将新能源车险综合成本率控制在100%以内,让业内看到了盈利的“拐点”。然而,要实现这一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业内人士认为,新能源车险能否盈利,关键在于成本的可控化和风控的精准化。只有当理赔成本控制能力与定价能力逐步成熟,拐点才会真正到来。

经济学家余丰慧预测,新能源车险盈利“拐点”可能出现在保险公司通过技术创新更精确地控制风险、降低赔付率时,也可能在新能源车普及程度大幅提高后。

交银国际研报认为,随着消费者对新能源车性能的了解加深,驾驶行为熟练,出险率有望下降,规模效应也将凸显。赔付率的改善将带来盈利能力的提升,新能源车险有望成为车险盈利的增长点。

新变量:自动驾驶

新能源车险市场的另一大变量是自动驾驶。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多家车企发布了智能驾驶系统。

智能驾驶技术将促使新能源车险迎来变革,对车险产品和定价产生深远影响。金融监管总局等四部门发布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主动顺应智能驾驶趋势,研究智能驾驶对车险经营的中长期影响,及早谋划转型发展。

人保财险正在开发L3及以上的智能网联汽车专属车险产品,提前布局智能驾驶技术升级带来的新型保险风险及需求。太保产险也透露在智能驾驶方面进行了提前布局。

(文章来源:北京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