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资举牌潮持续升温,多险企年内多次举牌
AI导读:
险资“举牌潮”仍在持续升温,瑞众人寿年内已两次举牌,购入中国神华H股和中信银行H股。2024年险资举牌频现,2025年热潮延续,主要瞄准高ROE和高股息标的。险资采用“哑铃型”配置策略,红利股投资策略受到青睐。
险资“举牌潮”仍在持续升温。
港交所披露信息显示,近日瑞众人寿斥巨资超3000万港元购入中国神华H股,持股比例已攀升至5%,触发香港市场规则的举牌持股比例要求。

这已是瑞众人寿年内第二次实施举牌动作。早在3月18日,瑞众人寿便发布公告,披露其于3月12日购入中信银行H股约300万股,至此共持有中信银行H股约7.44亿股,占比达到5%。
回顾2024年,险资举牌行为频现,总计达20余次,且这一热潮在今年得以延续。据统计,2025年以来,已有6家险企发布10次举牌公告,其中平安人寿4次、长城人寿2次。
据东吴证券非银金融研究团队解析,险资举牌是指保险公司单独或与其关联方及一致行动人共同持有上市公司5%股权,并在之后每增持5%时按规定进行披露。近年来,险资举牌主要瞄准高ROE和高股息标的,而2024年则更侧重于高股息标的,这与权益市场红利行情及偿付能力考量密切相关。
业内人士指出,险资在权益资产配置上采用“哑铃型”策略:一方面,通过持有估值低、高股息率、分红稳定的资产,获取稳定股息收益;另一方面,配置国家政策支持、具有成长性的新兴技术领域,以期赚取资本利得,实现超额收益。从险资举牌标的来看,主要集中于前者。
华泰证券研究报告认为,保险公司采用以收取股息为主要目标的红利股投资策略,倾向于将此类资产计入FVOCI。红利股的选股标准涵盖股息稳定性、资本亏损概率及股息率水平。鉴于这些目标,红利股的交易行为可能展现出重配置、偏长期、不追涨杀跌的特点。同时,港股红利股的吸引力增强,因其股息率相较于A股更高。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