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互联网保险诈骗频发,如何保护自身权益?
AI导读:
伴随经济社会的发展,非法金融活动侵害消费者财产安全。互联网保险领域诈骗频发,不法分子冒充保险代理人实施诈骗。本文提醒广大金融消费者需警惕高息诱惑,通过官方渠道核查保单真伪,留存证据,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
伴随经济社会的蓬勃发展,非法金融活动悄然滋生,以多样且隐蔽的形式侵害着消费者的财产安全,破坏着金融秩序。保险领域尤为值得关注。
保通社注意到,近年来,随着互联网保险业务的快速发展,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网络平台的便利性,冒充保险代理人实施诈骗行为,给消费者带来了严重的财产损失。这些诈骗行为往往以高息诱惑和“稳赚不赔”等虚假宣传为手段。
监管提示,保险的核心功能是风险保障,广大金融消费者需警惕此类诈骗行为,通过官方渠道核查保单真伪,留存宣传资料、合同及转账记录等证据。在发现保险代理人违法违规行为时,应立即向金融监管部门或公安机关举报。
承诺高额回报?假!张女士就是一个受害者。她在某网络平台发布保险需求后,被自称保险代理人的李某添加为好友,并承诺高额回报。张女士轻信其言,转账后却未收到回报,李某也失联。保险公司明确告知,没有李某这一代理人,且未查到张女士的投保记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明确规定,进行保险诈骗活动,包括投保人故意虚构保险标的、编造虚假的事故原因等行为,骗取保险金的,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本案中,李某虚构保险代理人身份,骗取张女士资金,构成保险诈骗罪。
不仅冒充保险代理人行骗的情况屡有发生,真的保险代理人也存在诈骗行为。李先生就遭遇了保险代理人A的诈骗,通过A推荐的理财产品投资27万元,最终只收到约7000元利息。
保通社提醒广大保险消费者,需认准保险代理人的真实身份,看清产品细节,不盲目相信陌生人的承诺。面对不切实际的高额回报承诺,应保持高度警惕。务必通过正规渠道购买保险产品,核实保险代理人的身份,仔细阅读合同条款,以保护自身权益。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