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医保局将推首版丙类药品目录,商保支付规模待提升
AI导读:
国家医保局计划推出首版丙类药品目录,引发社会关注。丙类药品包括保健品、进口药等高价非必需药品。医保局将推动商业健康保险纳入丙类目录,以支持医药新质生产力发展。目前商保对创新药械支付占比仍较低,有较大发展空间。
丙类药品,指的是非临床必需且价格较高的药品,涵盖保健品、进口药及新型特效药等。尽管目前丙类药品目录尚未正式成形,但国家医保局已明确表示将采取系列措施,积极推动惠民型商业健康保险将丙类目录纳入其保障范畴,并计划在年内发布首版丙类药品目录。
自2024年底以来,丙类药品目录便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热烈讨论。国家医保局相关人士指出,研究制定丙类目录是对我国医疗保障药品目录体系的重大完善,旨在发挥医保部门的政策、专家和管理服务优势,为商业健康保险确定药品保障范围提供公共服务,助力其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中发挥更大效能。此举还有利于构建创新药多元支付机制,支持医药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满足患者多元化的医疗保障需求,提升医疗保障水平,减轻疾病治疗的经济负担。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国家医保局正积极引导商业健康保险将丙类目录药品纳入保障范围。2月19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组织部分保险公司召开座谈会,深入研讨商业健康保险药品目录工作,推动行业商业健康保险药品目录体系的完善。在近期举办的“商保药械目录与惠民保可持续发展论坛”上,险企和药企的从业者纷纷为商保药械目录的制定、优化及未来发展提供宝贵思路和建议。
泰康在线副总裁兼健康险事业部总经理丁峻峰表示,在国家政策的有力支持下,商业健康险市场持续壮大,2024年全年健康支付市场规模已超过万亿元。在商业健康险体系中,普惠保险、百万医疗险、中端医疗险、高端医疗保险、重疾险以及带病体特病特药保险等,对于创新药械的保障已初步形成体系。据统计,惠民保、百万医疗险通过特药目录覆盖了院外创新药,支付规模合计约45亿元,占比37%;重疾险为创新药械提供间接支付,支付规模约58亿元,占比47%;企业补充医疗险在门急诊及住院责任中也为少量创新药械提供保障,支付规模合计约10亿元,占比8%;高端医疗险对所有医疗费用通常不加限定地提供保障,对创新药械支付规模合计约1亿元,占比1%。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近年来我国商业健康险在创新药械保障方面进行了诸多有益探索,但相较于创新药械上千亿元的支付规模,商业保险的支付占比依然较低,整体支付规模仅为124亿元,占比8%。宸汐健康创始人兼CEO李伟指出,这意味着商保在创新药械领域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业内对丙类药品目录和商保目录的出台充满期待,认为这将为政府、药械厂商、保险公司及患者带来深远影响。
李伟表示,商保目录政策的落地,将进一步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对医疗费用起到分层分担的作用;对药械厂商而言,商保目录的出台将成为增强支付的支撑,有利于扩大对患者的覆盖;对保险公司而言,无论是丙类目录还是商保目录的出台,都将提升消费者对保险产品的认可度,此外,DRG和丙类目录成为热点后,也将带动市场的扩容。与会人士认为,商保药品目录的构建应紧密围绕满足民众健康需求这一核心目标,积极探索既能够满足患者多元化医疗保障诉求,又能激励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的中国特色路径。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