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近期公募基金发行升温,新发产品数量和募集份额提升,认购期限缩短。新基金发行盛宴见证市场情绪回暖,为权益市场提供增量资金,形成正向循环。10月20日至24日,30只公募基金首发,指数和主动权益产品居多。新基金发行反映市场向好,投资者情绪回暖。

【公募基金加速上新 正向循环逐步形成】近期基金发行升温,基金发行无论是新发产品数量还是募集份额均显著提升,同时认购期限大幅缩短。新基金发行盛宴既是市场情绪回暖的见证,也为权益市场持续走强提供了增量资金支撑,形成了“发行热、资金进、市场强”的正向循环。

10月20日至24日,共有30只公募基金开启首发,指数产品及主动权益产品占据绝对多数。仅10月20日当天,就有26只新基金同步发行,将近期的基金发行推向小高峰。本周30只新基亮相,10月20日,26只基金集体首发,指数产品占据多数。其中,8只为ETF及ETF联接基金:平安中证通用航空主题ETF、天弘国证港股通科技ETF等。另外,还有2只自由现金流指数基金、1只港股通央企红利指数基金、3只宽基指数增强型基金亮相。主动权益基金发行同样火热,7只主动权益基金于10月20日首发:申万菱信宁通六个月持有期混合等。其中,汇添富价值驱动混合、易方达产业优选混合、嘉实成长共享混合均为新型浮动费率基金。此外,还有两只公募量化基金亮相。本周,还有两只基金于10月22日首发,分别为国投瑞银上证综合指数增强型基金、银华创业板综合ETF联接基金;两只于10月23日首发,分别为中信保诚消费机遇混合型发起式、华泰柏瑞盈泰稳健3个月持有期混合FOF。从募集期限来看,不少基金仅设置了一周的发行期。例如,10月20日开启认购的平安中证通用航空主题ETF、南方中证港股通互联网ETF、鹏华国证机器人产业ETF发起式联接基金,均定于10月24日结束募集。还有多只产品定于10月31日结束募集。新基金火热发行,反映出权益市场向好、投资者情绪持续回暖。实际上,2024年9月以来的新基金发行数量已呈明显上升趋势。2024年9月,共66只新基金发行,其中股票型基金35只,混合型基金9只。2025年9月,新基金发行数量达到151只,其中股票型基金77只,混合型基金25只。与此同时,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的平均发行份额整体也呈现出上升趋势。从总募集规模来看,9月结束募集的指数基金发行规模创下今年以来新高。据上海证券基金评价研究中心统计,2025年9月公募基金新发数量远高于近三年平均水平,总募集规模为1521.03亿元,环比增加26.99%,同比大增90.62%。其中,募集规模前三的类型分别为指数基金(1079.04亿元),混合基金(228.87亿元),债券基金(127.39亿元)。此外,指数增强基金的发行成为亮点,近一年以来,指数增强基金发行规模持续增长,已从2024年10月的20.06亿元上升至2025年9月的185.65亿元。此前在市场表现不尽如人意时,新基金发行较为艰难,不仅频繁延长募集期限,还会出现募集失败的情况。2024年有10余只公募基金的募集结果未能满足基金合同生效的备案条件,导致产品无法成立,多家知名基金公司旗下产品均有涉及。近期,公募基金频繁调整募集期,多只基金提前宣布结束募集,从中可以窥见基金发行的盛况。例如,于10月16日开启首发的浦银安盛盈丰多元配置3个月持有期混合型FOF,原定结束募集时间为10月24日。据其最新公告,截至10月20日,该基金募集的基金份额总额和认购户数均已达到基金合同生效的备案条件,为充分保护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根据招募说明书等文件的相关约定,基金公司决定提前结束募集,募集截止日提前至10月20日,10月21日起不再接受认购申请。此外,于10月15日开始募集的港股通50ETF南方,原定募集截止日为10月24日,为了更好地维护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基金管理人将募集截止日提前至10月17日。据上海证券基金评价研究中心统计,自2024年9月至2025年9月,新基金发行平均认购天数呈现明显下降趋势。9月,第二批14只科创债ETF以及9月募集规模最大的混合基金招商均衡优选,均在一天之内就完成了募集,还有44只基金在5天内完成了募集。整体来看,9月完成募集的公募基金平均认购天数为13.71天。(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原标题:公募基金加速上新 正向循环逐步形成)(责任编辑: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