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机构密集提示跨境ETF溢价风险,投资者需警惕
AI导读:
10月21日,日经225指数与韩国综合指数续创新高,跨境ETF投资热情高涨。然而,多家基金公司紧急发布风险提示,指出多只跨境ETF溢价率较高,盲目追高可能导致重大损失。业内提醒投资者应保持理性,合理控制仓位,规避潜在损失。
10月21日,日经225指数收涨0.27%报49316.06点,韩国综合指数涨0.24%报3823.84点,日韩股市双双续创历史新高,跨境投资热情高涨。然而,投资者借道跨境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布局海外行情时,却需警惕显著的溢价风险。当日,华夏基金、华安基金、景顺长城基金等多家基金公司紧急发布风险提示,指出多只跟踪境外指数的跨境ETF溢价率较高,盲目追高跨境ETF可能导致重大损失。例如,截至目前,景顺长城纳斯达克科技ETF(QDII)溢价率高达16.89%,投资风险凸显。
多只产品溢价率较高
10月21日,华夏基金、华安基金、景顺长城基金等公募机构相继发布风险提示公告,直指旗下跨境ETF二级市场交易价格大幅偏离基金份额参考净值(IOPV)。华夏基金10月21日午盘收盘前后连发两则公告表示,公司旗下华夏野村日经225ETF二级市场交易价格明显高于基金份额参考净值,出现较大幅度溢价;同日,华安基金也针对旗下华安日经225ETF出现较大幅度溢价发布了风险提示公告。上述两只跨境ETF主要跟踪日经225指数,按一级投资类型划分,均属于QD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基金。类似情况也发生在跟踪标普500消费精选指数等其他境外指数的跨境产品上。例如,10月21日,景顺长城基金公告旗下景顺长城标普消费精选ETF(QDII)出现较大幅度溢价,跨境产品风险不容忽视。
“一方面,日韩股市、美股科技板块的持续走强吸引了大量境内资金借道ETF布局。另一方面,QDII基金额度紧张导致一级市场申购受限,二级市场交易价格被推高。此外,部分投资者对跨境产品规则不熟悉,盲目追高加剧了溢价波动。”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据《证券日报》记者梳理,10月份以来,截至10月21日,已有16家基金管理人为旗下25只产品发布了溢价风险提示公告,其中跨境产品涉及9家基金管理人旗下的10余只产品,主要投资区域为美国、日本等。业内提醒,在出现大幅溢价风险的情形下,投资者应当保持理性,合理控制仓位、谨慎追高参与,规避非基本面因素干扰带来的潜在损失。
“我们认为这反映出市场短期供需失衡,以及投资者受情绪驱动做出了非理性选择。高溢价意味着交易价格已显著脱离基金净值,存在多重风险。”上海中因律师事务所资产管理公司法律顾问陈雪伦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另外,上述基金管理人均表示,若相关基金后续二级市场交易价格溢价幅度未有效回落,相关基金有权采取向上海证券交易所申请盘中临时停牌、延长停牌时间等措施,以向市场警示风险。陕西巨丰投资资讯有限责任公司高级投资顾问陈宇恒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高溢价意味着未来存在净值回归的压力,投资者需评估自身风险承受能力,避免非理性炒作。普通投资者可通过定投、分散配置等方式降低波动风险,同时密切关注基金公司关于额度恢复、停牌等公告。”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原标题:公募机构密集提示跨境ETF溢价风险)
(责任编辑:73)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