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资金直投权益市场有望加大,银行面临新挑战
AI导读:
自去年四季度起,代销渠道开始聚焦固收+和多资产类产品。近期,受监管引导,股票直投力度今年有望加大。两会期间,理财资金直投权益再度被提及。但如何控制回撤、面对不亏钱的挑战成为银行理财的新困境。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吴霜上海报道
自去年四季度起,代销渠道开始聚焦固收+和多资产类产品。近期,一位国有行理财子人士透露,受监管引导,股票直投力度今年有望加大。两会期间,理财资金直投权益再度被提及。3月6日,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在记者会上呼吁打通理财中长期资金入市。今年1月22日,证监会等部门发布《实施方案》,允许银行理财等作为战略投资者参与上市公司定增,并赋予其与公募基金同等政策待遇。
去年9月以来,银行理财资金直投权益市场的引导性政策频出。9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大力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打通社保、保险、理财等资金入市堵点。当晚,中央金融办、证监会联合印发《指导意见》,鼓励银行理财和信托资金积极参与资本市场,提升权益投资规模。
目前,理财子投资权益的方式主要有:基金间接参与、购买优先股、购买公募Reits、定增等。其中,基金投资最为主要,不少理财子设有专门的FOF投资团队。但理财资金直投权益的难点在于需求。投资者偏好流动性强、安全性高的产品,而含权益产品收益周期长且波动大。
一位股份行理财子投研负责人表示,市场目前对权益保持配置概念,从长周期考量收益。但理财产品期限不断缩短,超80%为开放式产品,超30%为现金管理类产品。监管鼓励理财资金入市,但过程漫长,需先让投资者认可市场。银行理财中,99%是个人投资者,97%的资金投向固定收益类产品。
《2024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显示,权益类产品存续规模占比仅为0.2%。银行客户风险偏好保守,增加理财资金直投需另辟蹊径。有合资理财子人士认为,监管正推进理财资金直接入市,包括通过互联网代销理财产品,高风险产品可能最先被拿出。互联网平台投资者风险容忍度高,且理财产品购买渠道不便,对权益类产品不利。
近期,银行理财面临挑战,国债收益攀升,基金赎回信号显现。截至3月10日,银行理财综合破净率为2.43%,权益类、混合类理财破净率较高。一位理财子投研人士称,要拉开差距需“拥抱高波”,增加权益占比。但如何控制回撤是困境,客户仍将理财产品视为“存款替代”。
出于性价比考虑,理财投资公募基金内部发生结构性变化,由主动型转向被动投资。若直投规模加大,将压缩主动型公募基金份额。考虑到投资风险,一位多资产投资员表示,不敢大规模直投股票,理财的低波属性由负债端决定,增加权益占比需面对不亏钱的挑战。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