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证券时报报道,同业存单基金规模大幅下滑,超六成缩水,逾八成产品成立后规模缩水。业绩缺乏优势及市场环境变化,如债券行情兴起和权益资产走出低谷,导致市场资金关注度下降。少数产品实现规模增长,但整体面临挑战。

  证券时报记者余世鹏

  曾经一度爆款频频的同业存单基金,正出现规模大幅下滑。

  截至8月15日,全市场101只同业存单基金整体规模不足1300亿元,和逾3500亿元的募集规模相比缩水超60%。其中,有26只基金是规模不足5000万元的迷你基金,占比超过四分之一,徘徊在清盘边缘。

  基金业内人士表示,同业存单基金规模下降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缺乏业绩优势,二是市场环境变化,债券行情兴起和权益资产走出低谷,市场资金对其关注度下降。

  多只同业存单基金濒临清盘。8月15日,沪上一家中小型公募发布公告,其旗下同业存单基金连续30个工作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将根据约定进入基金清算程序并终止。

  公开信息显示,这只同业存单基金成立于2022年12月,成立规模接近37亿元,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规模只剩下0.51亿元。

  面临规模下降触及清盘的情况,有基金公司选择持续运作。一只成立于2023年10月的同业存单基金,成立规模11.62亿元,持续运作预案获持有人大会通过。

  逾八成产品成立后规模缩水。同业存单基金最早于2021年底面世,一度是基金领域的热门产品,但成立后大多出现规模缩水。

  根据Wind统计,全市场101只同业存单基金总发行规模约为3551.49亿元,截至目前,101只基金总规模为1258.26亿元,缩水幅度超60%。其中,有89只基金在成立后出现规模缩水,占比达到88.12%。

  也有少数几只产品在成立后实现了规模增长。创金合信同业存单基金在2022年7月成立时规模只有2.88亿元,截至目前规模达到了73.72亿元。

  业绩和市场环境变化是主因。同业存单基金是投资一揽子“同业存单”资产的被动指数产品,跟踪的是中证同业存单AAA指数。

  Wind数据显示,从近一年维度看,83只存续期满一年的同业存单基金平均收益率为1.41%,相比之下,货币基金的平均收益率为1.43%,短期纯债基金收益率为1.89%。

  北京一位公募固收投研人士表示,同业存单基金一度被认为是较好的理财替代产品,但从现实情况来看,并没有凸显出优势。

  截至8月15日,2025年以来共有9只同业存单基金成立,最近成立的是中信保诚同业存单基金,募集规模6.72亿元。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