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在晨星(中国)2025年度投资峰会上,多家公募机构负责人围绕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展开讨论,分享了公募行业转型下的深刻思考。讨论了如何承担投资者信义责任、解决收益难题、减少产品收益和个人账户收益差距等问题,并提出回归主动管理等建议。

5月22日,在晨星(中国)2025年度投资峰会上,多家公募机构负责人围绕《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展开讨论。结合自家公司过去几年的发展经验,他们分享了公募行业转型下的深刻思考。

申万菱信基金董事长陈晓升指出,买方投顾或能承担帮助投资者理性投资的责任。在国内金融体系中,基金投资顾问业务有望真正承担投资者信义责任,提升投资获得感。

信达澳亚基金董事总经理、首席信息官朱永强认为,未来阿尔法收益将愈发稀缺,解决收益难题需双管齐下:一方面,投顾需优化客户投资行为;另一方面,借助被动投资,实现“所见即所得”的收益效果。

工银瑞信基金首席营销官张波表示,要减少产品收益和个人账户收益之间的差距,需从产品本身入手,包括降费、将基金经理薪酬与产品挂钩等,将基金公司、基金经理和投资者利益绑定。在财富管理框架下,投顾业务是长远发展方向。

张波还提到,基金公司可在经营层面进行改善,如在行情高点时以客户收益为导向,在行情低点时提供更多陪伴,鼓励客户坚持长期投资。技术层面,基金公司可将客户收益分层做得更可视化,直观展示基金产品是否创造了正的超额收益,账户收益是否跟上了产品收益,以及非理性行为是否降低了本可获得的收益。

国投瑞银基金总经理王彦杰认为,对于大部分中小型公司来说,构建适度分散但有侧重的产品体系是关键。过去几年,ETF的崛起使得行业竞争更加激烈,但这是规模和高额成本投入的竞赛,集中度高,不适合中小型基金公司参与。他强调回归主动管理,在投资策略和方法上寻求差异。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金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