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随着贷款利率下降,多家国有行下调存款利率,理财规模突破31万亿元。降息预期持续,股市回暖带动“固收+”策略受欢迎。港股等权益策略热度升温,未来理财公司更多利用权益策略将是大势所趋。

随着贷款利率的下降,本周起多家国有银行纷纷下调存款利率。降息预期持续发酵,今年以来理财规模屡创新高,5月份已突破31万亿元大关。

第一财经记者从多家银行理财子公司和普益数据处获悉,截至5月20日,理财总规模达到约31.3万亿元,较年初大幅增长约1.6万亿元,去年12月时规模为29.68万亿元。理财子公司人士透露,规模增长最多的是短期限产品,“存款替代”效应愈发明显。同时,随着股市回暖,含有少量权益资产的“固收+”策略产品也开始受到欢迎。

5月,中国央行宣布了一揽子降息计划,包括降息10BP、降准50BP及结构性降息25BP,20日LPR也如期下调10BP。各界预计下半年仍可能降息,对债市和股市前景持乐观态度,理财规模有望继续稳步上升。

4月以来理财规模迅速攀升

今年以来,中国市场呈现出“股债双牛”格局,港股表现尤为亮眼,债市在资金面紧张局势缓和后也持续走牛。在此背景下,银行理财规模持续攀升。

进入4月后,随着资金面更趋宽松,贸易摩擦引发更多避险资金涌入,债市整体表现强劲,中小银行纷纷降息,理财市场获得更多增量资金。银行理财规模迅速回升,再度触及历史高位。

华源固收首席分析师廖志明指出,今年以来理财规模波动较大,但整体呈上升趋势。短期限产品规模增长最快,反映出投资者对安全性和流动性的偏好。

此外,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也有所调整。自央行宣布降准、降息后,多家理财公司纷纷发布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下调公告,部分产品调整幅度超过100个基点。

市场利率或仍趋于下行

未来,利率下行的趋势可能延续,机构对债市前景持乐观态度,预计理财规模将稳步攀升。

渣打中国宏观策略主管刘洁表示,随着人民币汇率压力缓和,下半年不排除中国央行再次降息的可能性。

贝莱德基金首席固定收益投资官刘鑫认为,中国再降息10~20BP的概率不小,这将有利于债市。他预计短端债券利率将震荡缓慢下行,为短债投资者提供获利空间。

港股等权益策略热度升温

今年以来,理财产品策略更加多元化,“固收+”策略产品频现。随着A股、港股表现稳健,市场利率下行,部分投资者开始选择“固收+”策略以博取更高收益率。

然而,多家理财子公司表示,目前权益资产在理财产品中的占比不会超过5%,控制产品波动仍是首要任务。同时,“固收+权益”理财产品的收益分化明显。

随着港股市场反弹,理财公司也趁机发行相关策略产品。例如,民生理财推出“荣竹混合沪港深精选一年持有期1号”产品,将不超过40%的资产投向权益类资产,侧重投资A股和香港市场。

未来,在利率持续下行的背景下,理财公司更多利用权益策略将是大势所趋,但权益资产的整体占比预计将维持在个位数。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