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公司自购力度加大,南方基金领衔大额增持
AI导读:
在慢牛行情预期下,基金公司加大自购力度,南方基金拟增持旗下三只基金合计不少于2.3亿元。年内公募自购权益基金近25亿元,主动权益自购信心恢复。业内看好A股与港股后市走向,估值洼地叠加政策呵护。
在慢牛行情预期下,基金公司进一步加大了自购力度。
8月10日晚间,南方基金称,公司于近期陆续运用固有资金投资旗下A500等3只ETF场外联接基金,合计投资金额不少于2.3亿元,并承诺至少持有1年以上。
年内沪指经历深V反转涨幅达8.82%,并站稳3600点,基金公司在高位持续加仓,加码自购。数据显示,截至8月11日,年内基金公司自购权益产品(股票型+混合型)金额达到24.64亿元。公募基金以固有资金参与自购,既能通过利益绑定机制增强投资者信任,更向市场清晰传递出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坚定信心。
罕见大额自购,南方基金拟增持旗下三只基金
南方基金公告显示,基于对中国资本市场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的信心,公司于近期陆续运用固有资金投资旗下权益基金南方中证A500ETF联接A、南方标普中国A股大盘红利低波50ETF联接A、现金流ETF南方,合计投资金额将不少于2.3亿元,并承诺至少持有1年以上。

南方基金此次自购有两大特点,一是金额高,行业上一轮自购超2亿元,还要追溯到2023年10月;二是投向ETF等被动产品,这也贴合当前基金公司自购趋势。
南方基金表示,经济的强大活力与韧性,是支撑资本市场长期向好的基石。尽管外部环境复杂,我国上半年GDP仍实现5.3%的稳健增长。同时,我国超大规模的市场、完整的产业链体系以及丰富的人才资源,为资本市场提供了坚实的基本面支撑。
值得注意的是,南方基金此次自购的产品加码宽基ETF、红利ETF,一方面是对市场的看好,另一方面自购联接基金也都是当前公司发力的品类。
年内公募自购权益基金近25亿元,主动权益自购转正
“未来三年公募基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每年至少增长10%”,这是监管在年初发布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时,给公募基金入市划出的红线。
截至今年6月底我国境内公募基金管理规模达34.39万亿元,较年初增长了约5%。公募基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增加的目标,主要通过权益基金实现。与此同时,基金公司真金白银的自购买入,尤为增强市场信心。
Wind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11日,公募基金自购权益基金规模已经近25亿元,其中,自购股票型基金15.72亿元;自购混合型基金达到9亿元,改变了去年净赎回混合型股票的态势。

仅8月以来,除了南方基金,包括工银瑞信基金、泰康基金等公司公告自购。
8月8日,工银瑞信基金发布公告称,基于对中国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公司及高级管理人员、拟任基金经理将共同出资不低于1000万元认购工银瑞信臻选回报混合,并承诺至少持有1年。
8月7日,泰康基金发布公告称,公司已于2025年8月5日运用固有资金155万元申购旗下泰康港股通中证香港银行投资指数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C类。
估值洼地叠加政策呵护,业内看好后市
对于当前A股的高位震荡,多家基金公司表示,不惧高,长期看好A股与港股的后市走向。
从估值角度看,有基金公司表示,A股与港股当前的投资性价比优势尤为突出。Wind数据显示,截至8月6日,沪深300指数、恒生指数市盈率分别为13.93倍、11.83倍,均低于标普500(26.89倍)、日经225(18.88倍)等主要成熟市场股指。综合来看,A股、港股处于全球市场的“估值洼地”,为长期投资者提供了布局良机。
更为重要的是,从高层表态来看,资本市场的重要性愈发得到关注与重视。
近年来,国家持续释放对资本市场的呵护信号。2024年,国务院发布新“国九条”,明确提出要建成与金融强国相匹配的高质量资本市场。今年面对外部关税冲击,4月政治局会议上指出“持续稳定和活跃资本市场”;7月政治局会议进一步要求“增强国内资本市场的吸引力和包容性,巩固回稳向好势头”。
“在一系列政策的呵护和指引下,资本市场投资者保护机制更加完善、上市公司质量和结构明显优化、市场有效性和稳定性显著提升,为资本市场行稳致远奠定了坚实基础。”基金公司人士指出。
(文章来源:财联社)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