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公募变革带来第三轮冲击波,券商研究所佣金分仓收入持续缩水,面临洗牌。未来将有更多配套政策出台,政策冲击将持续较长时间。公募基金对券商研究所需求将更看重专业性与深度。

公募变革冲击波效应日益显现。

2025年5月7日,《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发布,给券商研究所带来了第三轮冲击波。前两轮冲击分别来自2023年7月的公募基金费率改革和同年12月的《关于加强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证券交易管理的规定》。此轮《行动方案》仅是公募变革的序幕,未来还将有20余项配套政策出台,力度将持续提升。

多位券商研究所所长透露,公募费改使券商研究所佣金由“万八降至万四”,对收入影响较大。公募基金大洗牌,券商研究所佣金分仓收入持续缩水,研究所也将随之洗牌。

券商研究所洗牌将呈现三大趋势:一是增效困难,将优先降本,采取降薪减员等措施;二是降低卖方业务依赖度,侧重券商内部业务协同,拓展集团、股东资源;三是中长期来看,中小券商研究所将逐步退出卖方业务,转为对内服务,乃至被裁撤或合并。

伴随《行动方案》发布,公募基金佣金分仓将再度缩水,新一轮冲击或更大。公募基金考核调整后,将重业绩而非规模,鼓励被动型产品,对研究需求降低,公募基金对研究所的需求显著下降。中小公募基金生存压力增加,付费意愿也会下降。未来三年内一系列配套政策将陆续出台,政策冲击或将持续较长时间。

尽管佣金分仓收入缩水,但《行动方案》要求公募基金管理费用、基金经理收入与基金产品收益挂钩,将倒逼公募基金提高收益,增强深度研究能力,更离不开券商研究所助力。未来公募基金对券商研究所的需求将更看重专业性与深度。

此前,券商研究所大举扩容,年轻研究员有机会跳槽高薪。未来,高薪挖首席经济学家、资深行业首席的情况仍将存在,但高薪聘请年轻研究员的时代一去不返,年轻研究员竞争力可能相对下降。

券商研究所将面临重新洗牌,一批券商研究所将退出卖方市场。如果券商内部业务对研究所赋能需求有限,研究所或被裁撤。转为内部赋能的研究所,将大幅降低卖方业务比重,专注于内部协同。头部券商研究所及部分中小券商研究所机会更大,可兼顾卖方业务与内部协同。

面对公募变革冲击,券商研究所可采取四条应对路径:一是降低卖方业务依赖度,加大对内服务力度;二是开拓集团资源与股东资源,拓展创收路径;三是创新业务创收模式,探索其他经营模式;四是压缩研究所规模,控制研究人员与销售人员数量,控制成本。

新一轮公募变革下,对卖方研究依赖度高、公募基金佣金分仓收入占比较高的研究所所受冲击相对更大。具体来看,三类研究所面临的冲击波更剧烈:一是券商规模偏小但研究所规模较大的研究所;二是近几年大幅扩容、高薪挖人的券商研究所;三是市场化依赖度高的头部券商研究所。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