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二次首发”增多,基金市场迎来新变化
AI导读:
随着A股行情好转,公募募资市场迎来新变化,华夏基金等公司纷纷开展“二次首发”。自7月以来,“二次首发”动作扎堆出现,成效显著。公募“二次首发”聚焦量化基金及行业主题型产品,资金还加速流入ETF等被动指数基金。
业内人士表示,相较于同质化程度较高的新基金发行,对优秀存量基金产品进行“二次首发”,既能缩短资金入市周期、提升募资效率,又能通过有业绩验证的产品吸引更多理性资金,实现公募募资市场的提速与提质,这一基金创新模式正成为市场热点。
随着A股行情好转,公募募资市场也迎来了新变化。近期,华夏基金、西部利得基金、圆信永丰基金等公司,纷纷携手招商银行、工商银行等核心银行渠道,对旗下绩优基金集中开展“二次首发”,基金营销迎来新策略。
什么是“二次首发”?业内人士表示,这是基金主销渠道在基金首发合作的基础上,经过一段时间的业绩观察后,选取业绩优异、符合投资者需求的产品作为重点持续营销的一种模式。与普通持营相比,二次首发的营销优先级会更高,成为基金营销新宠。
业内人士表示,自今年7月以来,这类营销动作扎堆出现,且成效显著。相较于同质化程度较高的新基金发行,对优秀存量基金产品进行“二次首发”,既能缩短资金入市周期、提升募资效率,又能通过有业绩验证的产品吸引更多理性资金,实现公募募资市场的提速与提质,基金市场呈现新气象。
公募“二次首发”显著增多
今年8月,盛丰衍管理的西部利得央企优选股票在交通银行进行“二次首发”,并于近日结束募集,规模较二季度末快速增长。资料显示,该基金是一只量化基金,成立于去年12月,今年二季度末规模为2.18亿元。Choice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22日,该基金成立以来收益超过20%,业绩表现亮眼。
“今年7月以来市场上涨,许多绩优基金吸引客户自发申购。我们积极抓住时间窗口,推动西部利得央企优选基金成为交行‘二次首发’的重点产品。”西部利得基金人士说,二次首发成效显著。
无独有偶,8月4日起,孙蒙管理的华夏智胜优选混合发起式在招商银行进行了“二次首发”。彼时,该基金发布公告称,基金A类份额参与招商银行申购及定期定额申购费率优惠活动。数据显示,该基金去年8月成立至今的收益超过50%,收益表现突出。
圆信永丰医药健康混合近日也在工商银行进行了“二次首发”,该基金近一年净值已经翻倍。据渠道人士透露,该基金规模增加了上亿元,二次首发助力规模增长。
增量资金持续借“基”入市
“今年7月、8月,公募募资市场上‘二次首发’的基金数量明显增多。基金公司、渠道对绩优基金产品的持续营销热情大幅提升。部分基金产品近期借助‘二次首发’,规模增长逾3倍。”沪上某公募营销服务部负责人说,二次首发成市场新趋势。
从近期“二次首发”的产品类型来看,主要聚焦于量化基金及一些行业主题型产品。Choice数据显示,截至8月22日,量化基金近一年平均收益超过45%,多只产品净值翻倍;部分行业主题型基金,如医药生物主题基金,近一年的平均收益也达到46%,量化及行业主题基金受青睐。
业内人士认为,“二次首发”既能提升行业募资生态、降低资源浪费,又能凭借基金过往表现,匹配给更适合的投资者,有利于实现公募募资市场的提速与提质。西部利得基金人士表示,基金公司应当主动强化渠道沟通,传递正确的投资理念,摒弃“趁热打铁”的规模冲动,转向“精耕细作”的价值创造,将合适的产品卖给合适的人,推动基金市场健康发展。
不仅是绩优主动权益类基金,资金还在加速流入ETF等被动指数基金。随着沪指逼近3900点,ETF总规模已经接近5万亿元大关。尽管8月尚未结束,但8月以来ETF的月度净申购份额已超过460亿份,规模增量超过3700亿元,成为今年以来ETF份额、规模增量都最大的月份,ETF市场迎来发展机遇。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