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发布,强调增强基金投资行为稳定性,设定清晰业绩比较基准,全面实施长周期考核,引导基金经理注重长期投资收益,减少风格漂移现象,为投资者创造更公平的投资环境。

  近日,备受瞩目的《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正式出炉,成为公募基金行业的焦点话题。其中,“突出增强基金投资行为稳定性”作为核心议题,备受机构关注。该《行动方案》明确提出,针对基金“风格漂移”“货不对版”等问题,需为每只基金产品设定清晰的业绩比较基准,并督导基金公司全面实施长周期考核,明确三年以上考核权重不低于80%……

  多位公募人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此举将有效约束基金投资行为,强化契约精神,减少风格漂移现象,为基金经理的业绩竞争营造更公平的环境。对于长周期考核,基金经理们认为,这将有助于他们摆脱短期市场情绪博弈的困扰,专注于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让投资回归理性。

  强化业绩比较基准约束

  在《行动方案》中,业绩比较基准的约束作用被进一步强化。该方案要求制定公募基金业绩比较基准监管指引,明确设定、修改、披露、持续评估及纠偏机制,实施严格监管,确保其发挥产品定位、明晰投资策略、表征投资风格、衡量产品业绩、约束投资行为的作用。同时,在主动管理权益类基金信息披露模板中,将展示业绩比较基准对比信息。

  业内人士指出,业绩比较基准的强调不仅体现在此,还贯穿于基金公司业绩考核、监管分类评价、第三方评价评奖等多个方面。融通基金认为,严格设定业绩比较基准可约束基金经理的投资行为,使其更聚焦于合同约定的行业或风格,减少随意偏离的情况。易方达基金则表示,这将引导行业机构严谨选用业绩比较基准,保障产品风格稳定性,帮助投资者更好地评估基金业绩表现。

  规范主题基金投资风格

  此外,《行动方案》还提出强化主题基金注册监管,出台主题基金投资风格监督自律规则,加强对基金投资交易的监测分析与跟踪检验。针对主题基金风格漂移问题,监管层已明确要求避免产品投资行为偏离名称和定位,确保投资者所见即所得。

  在主题基金投资风格监督自律方面,有公募机构建议从产品设计、持仓核查、考核与薪酬绑定等方面入手,严控风格漂移。值得注意的是,已有不少基金开始更改业绩比较基准、名称和投资范围,以应对更严格的监管环境。

  发挥长周期考核导向作用

  在增强基金投资行为稳定性方面,《行动方案》强调对基金投资收益实施长周期考核机制,其中三年以上中长期收益考核权重不低于80%。同时,构建以五年以上长周期业绩为核心的评价评奖体系,以引导基金经理注重长期投资收益,减少短期行为。

  招商证券研报分析指出,此次《行动方案》与《公募基金管理人分类评价制度》导向一致,但在相关指标上更为细化。长周期考核机制将促使基金经理更注重企业基本面而非短期博弈,有助于引导资金流向业绩优良、具备长期增长潜力的公司。

  融通基金表示,长周期考核有助于引导基金经理践行价值投资理念,关注企业基本面而非短期博弈。通过弱化年度排名压力,鼓励投研团队建立协同运作体系,提升团队协同效能和复合收益能力。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