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证监会发布《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涉及优化基金运营模式、完善考核评价制度等方面,共25条举措。方案重点改革内容包括优化主动管理权益类基金收费模式、建立投资收益为核心的行业考核评价体系等,旨在督促行业机构转变发展思路。

5月7日,证监会发布关于印发《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下称“《方案》”)的通知,共提出25条举措,涵盖优化基金运营模式、完善考核评价制度、提升公募基金权益投资规模等多个方面。

此次方案重点改革内容包括优化主动管理权益类基金收费模式、建立以基金投资收益为核心的行业考核评价体系等,旨在督促行业机构从“重规模”向“重回报”转变。

招商基金研究部首席经济学家李湛认为,《方案》以投资者利益为出发点,推动基金行业在服务国家战略与满足居民财富管理需求间形成新平衡。

浮动管理费率分阶段推进

近年来,受市场波动影响,部分主动管理权益类基金收益不佳,但基金公司仍按固定费率收费,引发市场质疑。此次改革推行与业绩表现挂钩的浮动管理费率模式,对业绩明显低于比较基准的基金,将少收管理费。

李湛指出,这一改革将打破“旱涝保收”的传统模式,强化基金管理人与投资者之间的利益联结,为投资者提供更具性价比的选择。

监管部门将采取新老划断方式,分阶段推进改革,鼓励头部机构率先推进,未来一年内,引导行业头部机构发行浮动管理费率基金数量不低于其主动管理权益类基金发行数量的60%。

目前已有20余家机构做好申报发行新产品的准备工作。

“扶优限劣”支持中小机构发展

《方案》还强调,全面建立以基金投资收益为核心的行业考核评价体系,强化监管分类评价的引导作用,将投资者盈亏、业绩比较基准对比等纳入评价指标。

李湛称,改革方案提出以三年以上长期收益为核心,对基金公司高管和基金经理实施“长周期”激励约束,提高基金产品稳定性,引导长期资金入市。

此外,《方案》还提出优化投研资源配置、支持权益类基金扩容与创新、完善基金经理跟投机制等多项举措,支持中小基金公司特色化经营、差异化发展。

公募基金改革预计用三年左右时间完成整体改革工作,监管部门将分阶段有序推进各项落实工作,并充分听取投资者和行业机构的意见建议。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