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在资产管理蓬勃发展中,公募基金规模创新高,但依赖少数基金经理的投研模式局限性显现。中欧基金以‘工业化’应对,通过统一投资理念、精细化分工与流程化协作,提升投研效率与产品稳定性,探索高质量发展新路径,为行业树立专业分工精细、投研协作高效的样本。

在资产管理蓬勃发展的浪潮中,公募基金行业乘势而上,规模屡创新高。然而,依赖少数基金经理个人能力的投研模式局限性显现。规模创纪录,业绩能否同样长虹?中欧基金选择以“工业化”应对,通过打造统一的投资理念、精细化分工机制与流程化协作体系,自2023年起推行“工业化”投研体系升级,提升投研效率与产品稳定性,探索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中欧基金不仅承担起服务国家战略、满足居民财富管理升级需求的使命,也为行业树立起专业分工精细、投研协作高效、理念文化统一的样本。主动权益方面,中欧基金通过专业协作,凝成合力。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境内公募基金数量为1.29万只,资产净值合计达34.39万亿元,再次创下历史新高。不过,国内基金公司在大体量资金管理和运作上仍显不足。中欧基金在学习国内外先进资管经验的基础上,开始探索资管行业的“工业化”道路,通过统一的投资理念指导、专业化分工和流程化协作,力争输出定位更清晰、风格更稳定、长期超额更可期的产品和解决方案。

在专业化建设上,中欧基金不断充实研究力量,细化分工,并通过动态调整持续提升整体投研实力。这种高度细化的专业分工,支撑了主动权益团队在多个方向上的快速响应能力。多资产方面,中欧基金通过流程分工,构筑体系。中欧多资产团队曾经历“两个千亿”的故事,2023年起,重新梳理了产品布局和策略框架,将可转债、二级债基、偏债混等业务逐一拆解、标准化,并明确每一只产品的风格边界,搭建去中心化、分工高度专业化的学习型组织,力争创造稳定的绝对收益。

中欧基金的“工业化”运作像一台高效运转的机器,而投资理念和公司文化则像是润滑剂,推动公司内部实现顺畅而默契的协作。中欧基金倡导去中心化和相互赋能,尊重每一个人。基金经理之间会积极分享自己的投资思路,研究与投资、投资与投资之间高度配合。而在多资产部门,黄华直接向公司申请调派IT和风控的两位骨干“驻点”在多资产部门,让沟通效率成倍提升。这种机制的价值更在于为团队成员提供一个“背靠背”的安全感。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