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罗德资本彭煜宇:深耕中国新能源基建,推出长持基金
AI导读:
施罗德资本中国新能源基础设施业务总经理彭煜宇表示,新能源基础设施是优质资产,计划在中国推出长持基金。看好中国新能源市场高速增长,电力市场化改革带来投资机遇。团队在选择项目时,将重点评估区域供需、电价波动等因素。
【导读】施罗德资本彭煜宇:深耕中国新能源基建,计划推出可产生稳定现金流的长持基金
近期,施罗德资本中国新能源基础设施业务总经理彭煜宇在接受专访时透露,新能源基础设施,如风光发电项目,因其稳定的现金流而成为优质资产。他们正计划在中国推出适合的长持基金。
施罗德资本看好中国新能源市场的快速增长,希望凭借专业团队结合全球经验和本土资源,以创新产品链接资金与资产端,在能源转型中捕获长期价值。
助力企业供应链减碳,推出韧性现金流长持基金
资料显示,施罗德投资集团旗下施罗德资本提供多元化投资策略,包括新能源基建等,截至2024年底,其资产管理总值达975亿美元。2024年8月,施罗德资本成立亚洲基础设施部门,隶属于其全球可再生能源旗舰品牌。
彭煜宇表示,该部门虽新,但团队在中国新能源市场深耕多年,拥有成熟的新能源投资经验。目前,已投资1.2吉瓦(GW)的可再生能源基建资产。
彭煜宇介绍,他们在中国市场重点发展两块业务:一是助力企业供应链减碳,实现净零排放。例如,今年4月,施罗德资本启动第二期中国可再生能源策略,投资风能和太阳能资产。二是为国内机构投资者提供长持基金,主要投资于新能源产业下游发电资产,追求稳定现金流。
彭煜宇强调,在低利率环境下,保险等机构资金对稳定收益产品有配置需求,新能源基础设施运营资产正好符合这一要求。
在投资策略上,彭煜宇表示,他们将选择优质开发商、有实力的合作方,并对项目区域进行细致筛选。
在风险控制方面,他提到电价风险、限电风险和技术风险,并表示施罗德资本在风控流程上有成型做法。
看好中国新能源市场,电力市场化改革带来机遇
彭煜宇指出,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能源转型基础设施市场,2024年全球能源转型投资规模达2万亿美元,中国投资额超过8000亿美元。中国风光发电市场在全球占据重要地位,国家政策也坚定支持新能源发展。
他特别提到储能领域可能是下一个爆发点,中国电力需求持续增长,叠加AI数据中心等新增负荷,电价具备底部支撑。在电力市场化改革背景下,风光电价逐渐市场化,对长期投资机构有利。
针对当前市场“洗牌期”,彭煜宇认为这正是专业机构的入场机遇。团队在选择项目时,将重点评估区域供需、电价波动及非技术成本等因素。
(文章来源:中国基金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