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F市场迎发展新机遇,规模突破4万亿
AI导读:
截至2024年底,中国ETF市场规模已突破4万亿元,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区域之一。科创板与债券ETF成为指数产品创新亮点,ETF投资面临五大痛点,需聚焦资产多元化、研究深度化等五大方向。
财联社4月28日讯 近年来,中国资本市场在深化改革与开放中持续释放活力,指数化投资作为资产配置的重要工具,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截至2024年底,中国全市场ETF规模已突破4万亿元大关,成为全球ETF市场增长最快的区域之一。这一数字不仅彰显了投资者对被动投资工具的日益认可,更体现了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的阶段性成果。
从传统股票宽基到跨资产、跨市场的多元化产品,再到机构投资者的专业工具及个人财富管理的普惠选择,指数产品的边界不断拓展,背后是市场参与者对价值创造逻辑的深刻洞察。近期,博时基金在上交所举办以“新机遇”“新引擎”为主题的走进上交所活动暨ETF发展研讨会,多位机构人士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沪市ETF的未来发展及投资策略应用,并深入思考ETF产品在服务金融强国建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ETF规模达4.07万亿,创新药ETF年内收益领先
中国ETF市场的迅猛发展,是全球指数化投资浪潮的缩影。截至目前,指数型基金资产净值合计已达4.93万亿元,ETF规模更是高达4.07万亿元,较年初增长了0.34万亿元。其中,债券型基金成为市场扩容的重要力量。数据显示,从2023年一季度至2024年四季度,国内指数型债券基金规模从4769亿元跃升至13354亿元,实现了180%的惊人增幅。
在业绩表现方面,今年以来,多只ETF收益率超过30%。特别是创新药类ETF,年内表现尤为抢眼。华泰柏瑞恒生创新药ETF、银华国证港股通创新药ETF、汇添富国证港股通创新药ETF等收益率均超过32%,富国恒生港股通医药保健ETF、广发中证香港创新药ETF等多只产品收益率也超过30%。此外,黄金ETF同样表现出色,如工银黄金ETF、华夏黄金ETF、易方达黄金ETF、华安黄金ETF、国泰黄金ETF等,年内收益均超过27%。
博时基金董事长江向阳表示:“ETF投资将成为投资人联系中国企业科技创新、转型升级,以及全球经济互联互通的重要纽带。”
科创板与债券ETF双向突破
在指数产品创新领域,科创板与债券ETF成为两大亮点。自设立以来,科创板始终与科技创新紧密相连。博时基金指数与量化投资部基金经理唐屹兵在研讨会上指出:“科创板行业分布契合AI发展趋势,‘硬科技’领域的并购重组有助于推动创新技术的发展。”目前,科创板研发投入强度显著高于其他板块,为投资者捕捉“硬科技”红利提供了有力工具。这类产品的布局既是对国家科技创新战略的积极响应,也是对长期资本配置需求的精准把握。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科创板ETF共有75只,合计规模达到2435.61亿元。其中,科创50ETF规模最大,达到773.85亿元;科创板50ETF规模为603.45亿元;科创芯片ETF、科创ETF等产品规模均超过百亿元。
债券ETF的爆发式增长则凸显了市场对稳健收益的追求。2023年以来,债券指数化投资进入“大时代”。博时基金固定收益投资二部基金经理张磊表示,指数债基规模增幅超过180%,这反映了机构与个人投资者对流动性管理、风险分散的强烈需求。
转型为当下重点,ETF面临五大痛点
ETF规模的快速增长不仅是数字上的变化,更是市场生态的演进。江向阳指出,当前ETF投资的核心痛点已从“单一资产收益波动”转变为“多元化配置效率”。他提到,ETF投资面临以下五大痛点:资产不多元、研究不深入、配置难度大、运营不高效、生态不完善。
为解决这些痛点,江向阳提出打造下一代“ETF价值赋能体系”,需聚焦五大方向:资产多元化、研究深度化、服务投顾化、运营体系化、生态可持续化。在资产多元化方面,基金公司应形成“多资产、全谱系、低相关”的资产体系。研究深度化是核心支撑,基金公司应成立专门的ETF资产研究团队,定期输出资产报告,帮助投资者理解不同资产的定价逻辑。
服务能力的升级同样至关重要,基金公司应从“产品销售”向“资产配置服务”转型,通过内部模拟盘大赛提升投顾团队的专业能力,并为机构与个人投资者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在运营层面,公司利用数智化技术搭建市场监测系统,实时捕捉热点事件,并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加强投资者教育。
中国指数产品市场的演进是资本市场成熟度提升的一个缩影。从规模扩张到生态构建,从工具创新到服务升级,这一过程既需要市场参与者的前瞻布局,也离不开监管环境的持续优化。未来,随着ESG、智能投顾、跨境互联等领域的深化发展,指数产品或将进一步打破资产类别与地域的界限,成为连接实体经济与资本市场的关键纽带。
在生态可持续化方面,应持续推动产品创新,加大ETF布局力度,不断提升ETF流动性。通过赋能财富管理链条上下游伙伴,提升生态整体质量,形成以投资者价值创造和实体经济资源优化配置为源泉的良性可持续发展生态。
正如江向阳所言:“ETF投资将成为投资人联系中国企业科技创新、转型升级,以及全球经济互联互通的重要纽带。”在这一趋势下,唯有以投资者利益为核心,持续完善产品、服务与生态,方能真正实现“价值创造”的长期使命。
(文章来源:财联社)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