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保诚基金规模下滑,一季度超53%基金亏损
AI导读:
中信保诚基金规模连续两个季度下滑,一季度超过53%的基金出现亏损。管理层与投研层人事变动频繁,产品结构失衡问题突出。迷你基金数量众多,市场竞争力持续削弱。
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中信保诚基金规模已连续两个季度出现下滑,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其管理规模已不足1500亿元,行业排名更是滑落至第45位。与此同时,中信保诚基金内部频繁出现人事动荡,一季度超过53%的基金出现亏损,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
4月23日,中信保诚基金在官网披露公告,副总经理刘业伟因个人原因于4月21日离职,并未转任公司其他工作岗位。4月21日,中信保诚基金密集披露了旗下产品的2025年一季报,但整体业绩不佳。市场分析认为,中信保诚基金可能陷入了“规模缩水-人才流失-业绩溃败”的恶性循环。

频繁的人事变动与管理规模的下滑
近期,中信保诚基金的管理层变动备受市场瞩目。4月21日,副总经理刘业伟因个人原因离任,其任期从2023年底至离职仅1年4个月。刘业伟拥有丰富的金融从业经验,曾在工商银行、融通基金、工银瑞信等多家金融机构任职。
然而,一季度末的数据显示,中信保诚基金权益类产品规模占比下滑至17%,货币基金规模同比上升40.4%。与行业权益类产品30%-35%的平均占比相比,公司战略执行与市场趋势严重脱节。

此前有消息称,原兴银基金副总经理沈阳将加盟中信保诚基金拟任副总经理,但目前尚未有明确的任职公告。市场观点认为,公司试图通过人事调整强化销售体系,但频繁的高管更迭难免带来团队磨合压力,市场对其战略稳定性的担忧日益加剧。
与此同时,量化投资总监提云涛也进行了“清仓式”卸任。4月10日,拥有27年从业经验的提云涛同时卸任了四只核心产品的基金经理职务。其“量化+主动”混合策略曾创下连续7年跑赢沪深300指数的纪录,但近年来其管理的多只产品规模持续萎缩。
管理层与投研层的人事变动,恰逢公司管理规模连续下滑。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中信保诚基金总规模降至1453.9亿元,行业排名跌至第45位。产品结构失衡问题尤为突出:债券与货币基金占比超83%,近半数产品规模低于清盘线。

一季度基金亏损占比超53%
2025年一季报显示,中信保诚基金旗下多只基金净值显著回撤,投研体系与市场适应能力的问题凸显。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截至3月31日,公司旗下成立超过1个月的产品共184只,其中98只产品回报为负,亏损占比高达53.3%。
单季度亏损最严重的为中信保诚至利混合C,单季度亏损达12%。现任基金经理王优草自2月10日起负责管理该产品,但截至4月24日,其任职该产品的累计回报为-14%。
此外,吴振华管理的基金2025年一季度业绩同样承压。其管理的中信保诚鼎利混合(LOF)A、中信保诚成长动力混合A等产品单季度亏损均超5%。

部分基金长期亏损与迷你基金共存
中信保诚基金部分产品的长期亏损问题同样突出。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公司成立以来亏损超过30%的产品有8只,其中中信保诚新兴产业混合C自成立以来累计亏损近70%。
有分析认为,问题根源在于公司治理和风控缺失,导致资源分散、迷你基金泛滥。此外,基金经理频繁调仓但择时能力不足,业绩基准偏离严重,反映出投研体系薄弱。

截至4月24日,中信保诚基金196只产品中,54只规模低于1000万元,88只低于5000万元,占比达44.9%。迷你基金数量众多已成为公司发展的一大难题。
中信保诚基金的困境折射出其“重规模轻业绩”的发展路径偏差。在行业向投研能力驱动转型的背景下,明星基金经理业绩“翻车”与产品清盘潮正持续削弱公司的市场竞争力。
(文章来源:财中社)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