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近期,公募基金行业迎来增资热潮,多家中小型公募基金公司宣布增加注册资本。其中,恒越基金、摩根士丹利基金等8家公司已完成增资。然而,增资能否解决中小公募的发展难题,仍需观察。业内人士指出,增资虽提供资金基础,但还需股东在投研体系等方面提供更多支持。

  财联社4月1日讯(记者李迪)近期,公募基金行业迎来了一波增资热潮,多家基金公司宣布增加注册资本。

  近日,恒越基金发布公告称,公司注册资本由2亿元人民币增加至2.3亿元人民币,增资事项已完成。今年以来,已有8家公募增资,分别是摩根士丹利基金、恒越基金、国新国证基金、联博基金、弘毅远方基金、苏新基金、红土红塔基金和湘财基金。公募基金行业的增资热潮,反映出公募股东对行业未来发展的看好。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增资的公募基金均为中小型公募基金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中小型公募仍面临诸多经营挑战。

  又有公募增加注册资本

  3月29日,恒越基金发布《恒越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关于增加注册资本的公告》。

  公告显示,经恒越基金股东会审议通过,公司的注册资本由原来的2亿元人民币增加至2.3亿元人民币。增资事项已完成,公司股东及股东持股比例均保持不变。恒越基金作为个人系公募,成立于2017年,其控股股东为李曙军,持股比例为65%。

恒越基金曾在2021年达到管理规模超百亿的峰值,但随着知名基金经理高楠的离职,公司规模有所回落。截至去年四季度末,公募管理规模仅为34.18亿元。

  今年已有8家公募增资

  除恒越基金外,3月还有摩根士丹利基金、国新国证基金、联博基金、弘毅远方基金等5家公募增资。摩根士丹利基金的注册资本由6亿人民币增至9.5亿人民币,增幅约58%。国新国证基金的注册资本由2亿元增至4.1亿元。联博基金的注册资本增至5亿元人民币。弘毅远方基金的注册资本增至3.8亿元。此外,苏州银行增资苏新基金1.5亿元。

  增资能否为中小型公募带来转机?业内人士指出,虽然增资为中小公募基金公司提供了一定的资金基础,但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仅靠增资是远远不够的。中小型公募仍面临人才流失、投研体系不完善等问题,需要股东在投研体系、渠道建设等方面提供更多支持。

  此外,公募基金在获得增资后,还需仔细规划发展路径,强化核心竞争力,以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文章来源:财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