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贝恩公司发布《2025年中国私募股权市场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私募股权市场小幅回升,投资交易总额达到470亿美元。报告指出,控股型投资表现强劲,募集资金愈发集中于头部优质基金。美元基金和人民币基金投资策略不同,私募基金面临新挑战。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温婷)4月23日,贝恩公司发布《2025年中国私募股权市场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经历连续两年下滑后,2024年中国私募股权市场迎来小幅回升。在超大额投资交易(单笔超10亿美元)数量增长的推动下,2024年投资交易总额较上年回升7%,达到470亿美元。受交易和退出不确定性影响,私募股权基金更加偏好现金流稳定、基本面扎实的优质资产。

  报告指出,当前市场环境下,控股型投资表现持续强劲,平均交易额大幅增长。成长型投资虽仍主导市场,但控股型投资的价值创造作用进一步提升,占总交易额的29%,创历史新高。

  贝恩公司全球合伙人、大中华区私募基金业务主席周浩指出:“私募基金从传统成长型投资向控股型投资的转变,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经济增长放缓促使基金转向;私募基金持股公司增多带来更多控股机会;创始人更看重专业管理和业务规模,对控股型投资持开放态度。这一趋势是否持续,值得未来关注。”

  报告还显示,募集资金愈发集中于头部优质基金。过往表现更佳、更稳定的头部基金,凭借历史业绩和运营专长更具吸引力。同时,政府背景投资机构(主权财富基金)2024年投资活跃度较过去五年均值翻倍。

  从投资活跃度和产业集中度看,美元基金和人民币基金策略迥异。美元基金更青睐医疗、服务、零售等传统领域。人民币基金则在半导体、新能源汽车等国家战略产业表现活跃。

  贝恩公司全球合伙人、大中华区兼并收购业务主席郑思远表示:“面对经营压力,私募基金探索新策略。除转向控股型投资外,还探索跨境和平台型投资。但这一转变需构建全新能力体系。”

  受环境不确定性影响,基金风险偏好降低。

  贝恩公司全球副合伙人陈捷指出,私募股权基金在管理和新投资交易上均面临挑战。他建议,私募股权基金需系统梳理现有被投企业或投资组合,重新评估市场定价和不确定性因素对企业需求的影响,并从供应链和成本管理角度评估额外成本。基于评估,判断被投企业应对潜在不确定性的措施。对新投资交易,需在尽调中引入相应分析,评估宏观因素对企业的影响。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