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经理人数创历史新高,公募基金行业蓬勃发展
AI导读:
截至4月17日,全市场公募基金经理人数达4023人,实现翻倍式增长。公募基金市场规模扩大、产品丰富,推动投研人才需求快速增长。监管机构提出高质量发展要求,引导公募投研团队提升投资者获得感。
【导读】基金经理人数创历史新高,达4023人!
中国基金报记者李树超王思文
在公募基金管理规模突破32万亿元、新发基金连续六年超过1000只的背景下,基金经理人数也达到了新的高度。Wind数据显示,截至4月17日,全市场公募基金经理人数达4023人,成功站稳4000人大关,相比六年前实现了翻倍式增长。
业内人士指出,公募基金市场规模的扩大和产品种类的丰富,推动了投研人才的需求快速增长。同时,金融科技的发展也吸引了更多新锐力量加入。在监管引导下,“客户盈利体验”已成为公募基金的重要考量指标,这将引导公募投研团队更加关注投资者获得感,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基金业大发展激发投研人才活力
基金经理人数创新高背后,是基金产品数量的激增。近六年,新基金年度发行数量均超过1000只,剔除清盘产品后,市场仍需要大量新基金经理来管理新发及存量产品。

自2019年至今,基金经理人数从2000人增至4000人,实现了翻倍式增长。从结构上看,指数基金、指数增强基金、公募REITs、主动权益类基金、养老FOF等成为新聘基金经理的主要管理方向。
公募基金行业的扩大,是投研团队壮大的主要驱动力。随着中国资本市场成熟度的提升和机构化程度的加强,公募基金凭借专业化、净值化、多样化、透明化的优势,已成为居民财富管理的重要工具。加上社保、养老金、年金等长期资金的持续入市,基金行业扩容成为必然,产品规模和数量的增加也促使更多人才的加入。
公募创新产品的增多和品类的丰富,也吸引了更多新锐投研力量。经过多年研究工作的历练,更多年轻基金经理逐渐崭露头角。
金融科技的发展对基金投资提出了更高要求,新兴技术的迭代和赋能也在激发投研人才的活力。新聘基金经理方向的转变,反映了市场和基金公司对不同产品和管理方式的重视,也折射出行业发展趋势和投资需求的变化。
基金行业的发展符合客观经济规律,会经历萌芽、扩张、成熟等阶段。无论是基金管理规模、基金经理人数还是产品数量的增加,都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从历史上看,1998年,5只封闭式基金面世,中国第一批公募基金经理走上历史舞台。公募基金经理在风云变幻的市场中逐渐成长,人才队伍呈持续上扬的增长曲线。
“客户盈利体验”成为重要考量指标
在公募投研团队不断壮大的同时,监管机构也对公募投研体系提出了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近年来,多项政策文件明确指出,要引导基金管理人构建团队化、平台化、一体化的投研体系,提高投研人员占比,完善投研人员梯队培养计划。
公募基金改革方案更为突出长周期考评机制,引导行业更加注重理性投资、长期投资、价值投资。业内人士表示,公募基金改革的最终目的是改善投资者投资体验和增强获得感,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未来,无论是人才队伍的壮大还是考核制度的改革,都将以改善投资者投资体验、增强获得感为目标。长周期考评机制将有助于降低基金经理短期博弈行为,提高基金业绩的稳定性。
(文章来源:中国基金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